三、设计界面存在的方法论意义
当机械大工业发展起来的时候,如何有效操纵和控制产品或机械的问题导致了人机工
程学。二战后,随着体力的简单劳动转向脑力的复杂劳动,人体工学也进一步地扩大到
人的思维能力的设计方面,“使设计能够支持、解放、扩展人的脑力劳动”。在目前的
知识经济时代,在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追求自身个性的发展和情感诉求,设
计必须要着重对人的情感需求进行考虑。设计因素复杂化导致设计评价标准困难化。一
个个性化的设计作品能否被消费者所认同?新产品开发能不能被市场所接受?在目前,我
国大部分企业实力还并不强大,设计开发失利承受力还不很强的情况下,如何系统地、
有根据地认识、评价设计,使其符合市场,就需要对设计因素再认识。利用界面分析法
,正是使设计因素条理化,避免将人作为“生物人”的片面和走出笼统地说“设计=科
学十艺术”的简单误区。
现代的人机工程学和消费心理学为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它们的成功就在于实验
、调查和数理表述,是较为可系的。同样对设计艺术而言,进行设计界面的分析,也要
有生理学、心理学、文化学、生物学、技术学学科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它要直接建立
在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之上。相对于机械、电子设计和人机设计,以往人机界面设计
把握了技术科学的认识和手段,忽视了人文科学观念与思想。它的界面设计只能存在于
局部的思考范围内,只成为一个设计的阶段。
有人以功能论来评判设计。“功能决定形态”曾是20世纪上半叶的设计格言,它的
提法是片面的。这是因为:第一,功能不是单一的,它包括使用功能、审美功能、社会
功能、环境功能等。“过分追求单一的功能会导致将许多重要内容(装饰性、民族性、中
间性)被排斥掉”。而且“有些内容并不是‘功能’的概念所能包括了的,更何况物质和
精神的内容也并不是时时处处等质等量的融洽在一个统一体中,随产品的不同、时期的
不同,它们各自的主次地位也随之变化”。在现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情感因素
越来越成为设计的主要方面。物质意义上的功能在保持其基础地位的情况下,却日益不
能代表情感诉求的表述;第二,按“形态服从功能”而设计的产品,对于不熟悉它的使
用者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产品要为人们所理解,必须要借助公认的信码,即符号系统;
第三,满足同一功能的产品形态本来就不是唯一的,象汽车等成熟的产品,年度换型计
划等措施成为商品经济中日益不可避免的现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设
计的专业需求,而这时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已能满足,简单地以物质性功能来决定设计
是不恰当的。
相反,设计界面体现了人一物交流信息的本质,也是设计艺术的内涵,它包括了设
计的方方面面,明确了设计的目标与程序。
--
FROM 166.111.19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