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Graduate 讨论区 】
发信人: fafeidemao (发肥的猫), 信区: Graduate
标 题: [转载][敬请关注]文新论坛第三十三期:菩提万象-文化交流中盛开的佛教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Apr 13 23:16:54 2009), 站内
文新论坛第三十三期
菩提万象
——文化交流中盛开的佛教艺术
主讲嘉宾: 李静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宗教美术史研究者。
先后就读于吉林大学、北京大学、名古屋大学,并任职于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
时间:2009年4月16日(周四)19:00
地点:西阶(大礼堂西侧)
主办:校研究生会
在敦煌壁画中有这样一些场景:佛祖为了鹰口救鸽,割肉喂鹰;为了虎不饿死,舍身饲虎。画面鲜血淋漓、扭曲痛苦,是充满了恐惧和哀伤的悲惨世界。而佛祖却安详端坐,在飞天们的流转舞动中庄严而仁慈;
在石窟雕刻中有这样一种造像:他们或赤身露体、身姿妙曼,充满了异国风情;或秀骨清相、婉雅俊逸,散发着智慧和神性的光辉。地域的差别给人们幻化的佛陀世界也不尽相同。人们在这缭绕着烟雾的须弥之山中逃避现世的苦难,聆听佛音的教化,像鸦片的吸食者一样不能自拔;
在世俗百姓的家中又有这样一尊雕塑:他和颜善目,从圣入凡。亦有寻常之人的喜怒哀乐;又或有华丽的壁绘,色彩俗艳,刻意装饰,描绘着生活小景。凡土俗尘大规模侵占了佛教圣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语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
就是这样,佛教在中国扎了根伸了脉,佛教艺术也随着世事纷乱而发生着变化,唯一未变的是,它已成为中国的本土文化,再也分不开了。
z 嘉宾介绍:李静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宗教美术史研究者。
先后就读于吉林大学、北京大学、名古屋大学,并任职于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
李静杰教授就南北朝隋代佛教图像及思想进行了全方位考察,对中国金铜佛像、定州系白石佛像、佛造像碑三个系列的佛教单体造像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目前正在搭建唐宋元明时期佛教图像学框架。
z 文新论坛
“文新论坛”是校研究生会2005年起推出的系列活动,内容涵盖广大同学感兴趣的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多个领域。旨在通过系列精品人文论坛,邀请著名学术大师在清华这个中西文化荟萃的讲堂上从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等多个角度向清华学子传递人文精神、启迪人生智慧。我们期望“文新论坛”能够为清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提供一个与大师切磋琢磨、交流人文精神的平台,为清华人文之日新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约——
敬请关注4月16日(周四)晚19:00文新论坛第三十三期:菩提万象-文化交流中盛开的佛教艺术!
--
修改:fafeidemao FROM 59.66.114.*
FROM 59.6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