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过这样一种观点,"全球化"不是刚刚开始的时髦现象,它
起始于几百年之前,甚至唐宋朝代之时就已经非常明显了。那个时
候,中国就象她的名称一样,当之无愧地是世界的核心。在马可波
罗等旅行家的笔下,她就象现在很多人笔下的美国一样,美丽富饶,
仿佛遍地黄金。
那个时候的欧洲是边缘的。我们现在的知识体系里,完全是西方的
话语占主导的地位,用他们的话来证明这个边缘地位的论点几乎是
不可能的。那么我们靠什么来证明呢?沃伦斯坦和弗兰克似乎在他
们的全部论述中详尽的阐明了这一点。而最有力的论据在于:白银,
作为中国的硬通货,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货币。就如同,当代的美元
成为世界货币的道理是一样的。
环球的旅行开始了,领军人物以被载入了史册而被人们所熟知。1492
年,哥伦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郑和是1405年下的西洋)。他们
出发前向最高当局或者出资者的理由陈述中明白无误的写着,要去
找到黄金,找到白银,找到黄金和白银的故乡,找到伟大的东方。
找到了"西印度群岛",船长和水手们欣喜若狂。历史定格在那个中
美洲的群岛上。历史的错误总是能够不能被原谅,因为被原谅了的
话,就不成为人们能够记住的历史了。
在优秀的底层精英人物的带领下,在好冒险的人们簇拥之下,边缘
的欧洲在寻找黄金和白银的路途中有了这样几个非常重要的副产品:
1)寻到了一块儿很大很大的大陆,这块大陆有整个欧洲面积的几倍
2)在这样的探险中,人们得了传染病,使得欧洲的人口锐减了1/3。
这样的人口锐减使得技术的发明和使用拥有了强大的社会需求基础。
与此对照的是内卷化的中国,众多的人口消化掉了技术增长的火花。
当然,中国之所以没有资本主义的起源,并不仅仅因为人口的众多。
首先,历来的治理术都是将天下之事归为一统,统而治之。典型的
例子是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它将天下的文人纳入一个完备的晋升体
系中来,创造了一个流动的阶梯,这是世界先进的。但是,对经典
的诵读却造成了对技术精英的忽视。缺乏技术精英,更重要的是,
社会的评价体系造成了一个未预结局,技术是无用的的社会评价。
其次,欧洲的面积和中国的面积差不多大小,所不同的是,欧洲长
期分裂,中国长期大一统。为什么会这样,不在讨论之列,但是,
要注意的是它的结果,军备竞赛无疑是促进技术发展的一个非常重
要的力量。
以上的讨论侧重的都是技术层面。实际的情形还包括政治和文化,
比方说集体主义的精神和西方的个体主义精神之间的差别等。那是
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说这个干什么呢?
毕竟,一个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在边缘化欧洲诞生了,而且显示了
强大的力量。而作为世界中心的中国,却步履迟迟,尾大不掉。
也许这样说太玄了。可以用类比的方法么?计划经济刚刚解体的
时候最先获益的是边缘化的农民,计划内的干部、工人是相对受
损的。于是读书无用论、搞导弹的不如卖茶鸡蛋的成为当时的流
行词汇。知识分子的相对剥夺感和相应的不平衡的心态,实际上
6.4的社会基础。
一个基本的结论是,在一种体制转换的过程中,首先获益的多是
那些在原体制中处于边缘地位的,而在原来体制中处于核心地位
的很难一下子转换,所以会有一段利益相对受损期。
在世界体系论者那里,也有类似的宏大叙事。有人区分了两种类
型的资本主义:早发内生型和晚发外生型。中国显然属于后者。
有人修正这样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只有早发和晚发之别,没有
内生和外生之分。即使在中国,它的资本主义发展也是对外国入
侵的一种自发能动的反应,并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呀。
我们认为世界是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中心和边缘之分,正
是因为这种区分,我们得到了两种不同的资本主义的类型。问题
是不是到此为止了呢?
紧接着要闻的问题是:我们的资本主义和他们的资本主义,或者
为避免意识形态的纠缠,说我们的市场经济与他们的市场经济一
样么?
资本主义总要使一部分人保持贫穷。自从它产生的一开始就是这
样,只不过开头的形式好像不被人们所认可,可能因为它太血腥。
掠夺,圆明园好像也应该算其中之一吧。后来的形式就不太一样
了,和平,定价是最基本的方法。就象中国的粮价。别太幼稚,
别被笼罩在媒体中的意识形态话语、笼罩在市场上的公平和竞争
的话语所迷惑。因为
经济生活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政治生活。
逻辑化的推演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在国家资本主义时期,城乡的
二元隔绝状态是保证早期中国工业积累得以完成的基础。因为,
中国别无选择,只有农民可以作为原始积累的来源。没有殖民地,
没有大市场,只有便于管理的农民。
如同市场被描述为与风险共存,但关键的问题是风险到底有谁
来承担一样,我们所搞的一切可以描述为一个民族在自强图存,
但关键的问题是代价到底有谁来承担?是普遍主义的全体国民,
还是特殊主义的弱势群体?
中国进入世界大市场,中国的弱势群体将会怎样?普遍富裕?
不可能。若你去看看深圳每年数以万计的断手断脚的伤残打工
仔,你就会认识到这样代价对于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本文的作者和《从奥运谈起》的作者并不反对发展技术、发展
真实的经济(但反对泡沫的经济、如面子工程),也坚决拥护从
民族的利益出发,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而办奥运会。作者想讽刺
的是什么呢?
韦伯为我们区分了两种类型的资本主义,即寻租的资本主义和
求利的资本主义。前者就是权贵资本主义,后者就是竞争资本
主义(实际上也是名义上的)。吴敬琏老先生为我们区分了三类
人:广大工农群众;计划经济的既得利益者,这部分人的势力
很小了;市场经济的既得利益者,他们看上去有改革者的外貌,
但在实际上却阻挠改革的继续进行,这实际构成了新的权贵阶层。
苏联的解体后的探索,好像有权贵资本主义的实践。
匈牙利的市场社会主义实践,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在权贵。
那么权贵为什么会产生呢?这恐怕是因为整个文化提供了丰富的
资源,成为合法性建构的底盘。
权贵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危害呢?资源的高度集中,话
语的绝对霸权,信息的单向流动。火山口。尤为重要的问题是,
所有活动的目标是什么?最为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这样的目标
会得到人们的认同,并植根于头脑之中?
这里边可能蕴含着我们的民族行事的逻辑。
--
FROM 166.111.15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