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与理想
——浅析西方绘画中“光”的运用
黄小峰
《圣经·马太福音》中说:“在黑暗中开黎明。”一语道破了光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
,它是一切万物得以显现并且被赋予生命的神奇物质。同样,在研究或欣赏西方绘画,
尤其是传统绘画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光的神奇力量。光在西方绘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
位。
有了光,便有了体积,有了形状,有了色彩。因此 ,西方绘画时光的运用集中体现
了写实性艺术之中,要粗略给个范围的话,这大概是从古希腊开始,一直延续到印象主
义。这以后的艺术虽然仍有不少具象绘画,但就整个艺术史来看,它已经不再是主流,
所以从现代主义开始的西方绘画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
纵观西方绘画史,光的作用集中体现于两点:真实与理想。所谓“真实”,即是说
西方绘画在对光的运用中建构起了一种对世界的“真实”的认识和“真实”的表达。所
谓“理想”,是指在对光的运用中,西方绘画亦形成了对世界的一种“理想”的认识和
“理想”的表达。这两个方面仿佛是自相矛盾的,其实不然。“真实”与“理想”是一
对孪生兄弟,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只有在二者构成的关系中它们才分别具有意义。西
方绘画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在不断探索真实性的历史。写实的再现,真实的描绘一
直是一个最基本的准则,而这都离不开对光的表达,唯有光才是“真实性”的来源,因
此画家只有在对光的运用中才能实现对“真实性”的表达,对光的运用也体现了画家的
“真实性”的观念。但是,所谓“真实性”只是一种相对而言的说法,正如贡希里希在
《艺术与错觉》中指出的那样,“纯真之眼”是不可能有的。“真实性”必然会与“理
想性”联系在一起,而对光的运用,也就是一种“理想性”的表现。真实与理想交织在
一起,它们共同形成了对光的运用。
在西方绘画史的长河中 ,对光的运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古希腊罗
马到文艺复兴。在这个时期,对光的运用是为了通过制造幻觉达到描述的作用。艺术从
古埃及到古希腊的转变,正是古希腊人认识到光的重要,从而认识到明暗,认识到色彩
,达到对真实的表现。古希腊的绘画荡然无存,古罗马的绘画在庞贝和赫库兰尼姆以及
法尤姆的死者肖像中可略知一二。在这些绘画中,我们看不到太多的“光”,它们是通
过把光消解在阴影和明暗中来摹拟物象,是对光的被动地接受,光化为了形体。在中世
纪,古希腊、罗马的绘画传统在拜占庭帝国中得到了延续,对光的运用也得到继承。第
二个阶段从文艺复兴到十八世纪。在这个阶段对光的运用可用一个词来概括:设计。对
光的运用强调一种人工性的设计,这基于对光的独立表现力的认识。光并不只是为了造
成塑造形体的明暗,而且是为了气氛、环境的渲染或体现画家的思想。对光的设计大致
有这么几种:一种是烛光效果,以尼德兰的托特·辛特·杨斯的《基督诞生》及法国的
乔治·拉图尔的“夜间画”为代表。另一种影响最大的是明暗对比效果,从达·芬奇的
“渐隐法”开始,到卡拉瓦乔的“酒窖光线法”,再到伦勃朗的“明暗法”,成为对光
的运用的主流。总之,在这个设计光线的阶段,着重的是一种亮与暗的对比,在这种对
比中既表现出形象,也传达出一种形而上的思想。第三个阶段从十八世纪一直到“印象
主义”。在这个阶段,画家开始表现光线本身,表现真实之光,而不仅仅满足于把光作
为物体的附庸。从十七世纪开始,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光开始有了科学的认识
。牛顿发现了光谱,并认识到事物之所以呈现丰富的色彩乃是由于对光线折射的不同所
致。到十八世纪,这种科学的发现通过“通俗洛克主义”开始在视觉艺术上产生影响。
在绘画中产生了这样一种观念:绘画描绘的并不是物体本身,而是我们对物体的视知觉
。在夏尔丹的绘画中已经体现出了这种趋势。进入十九世纪,对表现真实的光线——尤
其是外光——的兴趣不断增长。在世纪的中期出现了“巴比松画派”,在七十年代产生
了划时代的“印象主义”。“印象主义”追求对光、色、大气的表现,某种意义上说是
一种“科学主义”对光的表现。在这个时候,光最终在与物体的竞争中占据了上风,在
“印象主义”那里,不是光服务于物体,而是物体服务于光。
西方绘画经过三个阶段的漫长的发展过程,终于达到了对光的解放。在我看来,这
也正是西 方艺术从“古典”向“现代”得以转变的一个因素。因为对光的解放在某种程
度上意味着对写实性绘画的消解。光从构成写实性绘画的必不可少的,决定因素中脱离
出来,为现代主义解构传统写实绘画奠定了基础。
--
FROM 166.111.1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