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田舟就像一片竹叶
——船匠中尾勉(1932年10月9日生)
盐野米松:日本的江河里已经看不到木制的船了。江河曾经是用来运输的水上航路
。那时候,钓鱼的船,游玩儿的船,还有捕鱼的船都星星点点地飘浮在江面上。
遗憾的是,近些年来,日本的江河由于受到严重的污染,已经不适合捕鱼了。现在
,只有在四国的四万十川。冈山县的旭川、歧单县的长良川、山形县的最上川以及三重
县跟和歌山县交界的熊野川,还能看到一些打鱼的木船飘浮在江面上。它们多是用来捕
捉江鱼的。观察这些地方的捕鱼船,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那就是,根据江的规模
大小不同,船的大小也不同。从这些船的结构上,可以看得出船匠们对江河的特性有多
了解。又根据船的使用方法上的不同,所捕鱼的种类也就不同。总之,它们在结构和形
状上有很大的区别。
中尾是住在熊野川附近的造船木匠。
熊野川的船是一种叫做"平田舟"的、形状独特的船,扁平的,浮在河面上的时候,
就好像是一片竹叶。在流势很急的熊野川上,平田舟看上去就像是轻轻地滑过去一样。
它的形状使它不是劈波斩浪,而是轻盈地乘着波浪而行的。中尾让我坐上他的船,在熊
野川上游走了一圈儿。船,很容易操纵,我们还扬起了帆。听说,这种船有时也用来做
游览船。
中尾原来曾在国家铁路局工作过三十几年。后来,半路出家,开始了造船匠的生涯
。
我们一起去看了木材市场,他还让我参观了他那间坐落在河边上的"造船作坊"。那
里放着一艘他手头儿正做着的船。熊野这个地区是木材的产地。中尾造船用的材料都是
就近取材的。我真惊叹于他活计的精细。
在跟他的交谈中我才知道,他原来还是一名渔师。他乘着自己造的船去捕捉河鳗、
河蟹和香鱼。也就是说,他是造船的,也是用船的。
无论哪儿的渔师都会说自己的船是最好的。我也曾看到过不少江船,但是,我确信
,熊野川的平田舟一定是日本属一属二漂亮的船。
船匠现在已经是一个不再有需要的职业了,继承人当然也就越来越少,因此,船匠
的高龄化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在他们当中,中尾算是年轻的了。
他用自己经过改造的车把船运到了我的"脱口秀"会场,向我们展示了熊野川的船所
特有的秉性和船匠的手艺。
中尾勉口述:
我是熊野川的船匠中尾。我的父亲就是船匠出身,但是,我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师从
于父,而是进了国家铁路局当了一名职员。从国铁局辞职以后,闲着没事,去一个当船
匠的朋友那儿帮了几天忙,这么一帮倒还真的学会了。从我父亲那里没受过任何的家传
,现在却跟他做的是同一样的事。
其实我当年最想进的不是国铁局而是商船学校,因为我喜欢船。在国铁局一干就是
36年,后来才开始学造船。捕鱼也是我的爱好之一。我出生的地方是新宫,老家是三重
县,离新宫有12公里。
这就是我造的船,形状特别吧?熊野川是一条落差很大的河。一般海船的吃水线都
很深,那是为了劈波斩浪,而我的船正相反,是为了不被波浪冲翻才特意造成这个形状
的。这种造法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习惯。古人早就对适用于熊野川的船有研究了。这种
应付急流的船在制造上有着它独特的工艺,从而就使它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外观。
熊野川是一条流淌在奈良县、和歌山县和三重县三县境内的河流,也是日本惟一的
一条没有堤坝的河流。正是这个原因,独木舟的全国锦标赛算上今年已经在这里举办过
三次了,就是因为它没有堤坝,加上流势很急够刺激。熊野川流过的四周是叫做大台原
的山脉,因此,熊野川从头到尾都是被夹在深深的峡谷中的,又由于那里每年的降雨量
出奇的多,就形成了这里的河流落差很大。可以捕获的鱼的种类也就特别的多。各种的
河蟹、虾、河鳗、鲈鱼、鲰鱼,还有香鱼等等。
这种船现在是用做渔船,而在过去装上货物在河里上上下下的都是它们。还能当成
游览船用,装上船顶住在里边都没有问题。
在熊野川像这样的船大概有个百余艘吧。其中的三分之一都是出自我的手。船匠除
了我以外,还有一位比我年轻点儿的。我已经是六十几的人了,他也就四十几吧,在我
们那儿可算是最年轻的了。他是边上着班边造船,但是船也造得很不错。
从很久以前开始,这里的船匠造的就是这种船,我年轻的时候听的最多的也是关于
船匠的事,什么这个船匠手艺高了,那个差点儿了。当然了,不是有一句话叫做"船的好
坏撑一撑就知道,撑船要八年"吗?可见,撑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艘不好撑的船,就
如同不好调教的马,是不会有人愿意接受的。
木船能用三代
客户在让你替他造船的时候都会提出一些要求,比如,船深要多少,船尾要多大,
船底要多宽等等。我们也是用度量衡(日本固有的)来计算的,如果客户提出的要求是
违背比例的,我们还是要跟他建议什么地方应该多少尺寸,一项一项地定了以后才能开
工。
要说用现在时兴的强化硬塑钢造一艘同样形状的船跟我们造的木船有什么不一样的
地方,它对于水的浮力就是最大的不同。塑钢船感觉上是好像很轻,但是,它因为没有
浮力所以出了问题一定会沉。而木船就不同了,由于浮力大,所以,要让它沉下去恐怕
不那么容易。
我们的这种船坐上15个人都不会有一点儿问题,可是塑钢船坐5个人就到头了。
而且,塑钢船还要造得比这种木船大一些。
长良地区造船用的木材是一种叫罗汉松的树,而我们熊野地区用的是杉树,就是树
表面发白的那种杉,实际用的是树中央红色的那部分,发白的部分全部都去掉。
除了杉树以外,丝柏、橡树、样树也是像这样去掉发白的部分,只用中间那很硬的
部分。这样造出来的船才可能用一辈子,有的能用上父子两代,还有的能用三代。
树的木质分为粗、细。木质越细的就越结实,同时也越重。造船用的木材,多选用
节子多的(平面刨开来看上去像手指纹,一圈圈的)。平常我们烧的柴,如果是没有什
么节子的木头,劈的时候"叭"的一声很容易就能劈开,可是,有节子的地方往往就不那
么好劈,总会在有节子的地方停住。造船时选用这样的木头就是为了一旦出现裂缝的时
候,它会停在有节子的地方而不再往下延伸。另外,用有节子的木料还要用"活节"多的
,这种木料看上去虽然不太美观。
我们就是这样挑选木料的。看看是流线形的节还是死节,有的时候会碰到有很多死
节的。一艘船上如果有很多死节的话,要先把这些死节的洞挖空再填补好,如果有二百
多这样的死节洞,要用上三天才能做完。死节的地方如果不挖掉的话日后会渗水。木料
上一般都有"活节"和"死节"。现在你们看到的我手里的这条船上面的都是"活节"了。死
节也都已经重新填补好了。所谓"死节"说的是中间的这个节眼已经腐朽掉了,一按就能
按出来。这样的节就叫"死节"。相反的,"活节"是怎么按都按不出来的,而且,看上去
也好像是还活着,也有颜色,我们管这样的节就叫"活节"。从事建筑工作的人一定懂这
个。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造船的木料来自当地的山里
这块木材是从我住的新宫再往里一个叫音川的地方采伐来的。现在,那一带因为现
江旅游的关系,常会有一些电力船进进出出的。这种木材就出自那条河附近的山上。
这块木料有八米二长。一般的情况下,木料如果是八米多的话,那么,买原木时还
会再长出五十公分左右,原木最好的地方是下边儿的位置。我们都是愿意买长出部分多
的原木,所以,总是嘱咐伐木师多留出点儿多余的部分。打八米的木料有时能买到差不
多九米长的原木。在山里都是这样买卖木料的。
和歌山地区出的一种叫吉野的木材太细腻,并不适用于造船。我们用的木材都是在
当地的山上采伐的,就是沿海岸边很近的那些山上。木头看上去虽然又粗糙又不太好,
但是造这种船正合适。
船身造八米多长是我们那个地区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习惯。没有坐过船的人也许不懂
,一般当你把桨撑在船头时,就会因船桨的重量而使船尾轻轻地翘浮起来。所以,八米
的船长是能够让船保持最好平衡的长度。木够八米的话,船尾会很容易就翘起来,而且
,起锚的时候弄不好还有可能会沉船。当然,再长点儿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过于长了
以后桨会很重,不好撑。总之,这种船的大小是由自己能否撑管得了来定的。
有些事情年轻时有人传授和没人传授就是不一样。比如说,为什么这里要这样安装
,而那里又必须是那样的角度。海船在制造的时候不是有骨架吗?这种船什么都没有。
就是把木板一块块地拼接起来。这也就是它与众不同而又最难的地方。江船跟海船最大
的不同就是海船的吃水部分比较深,在大海里劈波行船时很快捷。我们的船则正相反,
要让它能承受得住急流,所以,船身比较浅,形状就像一片竹叶做的小舟。因为,不是
用它去劈水,而是让它在水面上滑行,感觉上船好像是在躲闪着水一样才行。平田舟还
有个部位叫"加底",它的作用是当船横过来的时候,为了让水从下面溜走而设置的。如
果没有这个东西起作用的话,横着的船会很容易被江水冲走。它起的作用正是帮助水从
船下面溜掉,而船又不被冲走。
一会儿我要给你们看船是怎么拼接起来的,你们会发现这种船用船钉的地方很少。
因为船钉用多了,时间一长就很容易从钉子眼儿渗水,钉子眼儿一多船不就变成筛子了
吗?这样的船也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熊野川江船的秘密
我还是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船的各部位的名称吧。这个细细的部位叫"底垫儿",是用
四块木板拼合而成的,也就是船底。整条船只有这个部位要钉进去九十多个船钉来连结
这四块木板。从表面上看不出来吧?这就是造船的诀窍。
这个是用来补钉眼儿的叫"补钉"。一会儿我会表演给你们看,用它来填补有钉子眼
儿的地方。这种用四块木板做的船底叫"四块接连",当然,三块板也可以,只是,三块
板很容易出现裂损,要针进很多钉子才管用。所以,用四块板也就成了比较普遍的做法
。
这个叫"船钉"。看上去很粗糙是吧?表面像锯齿一样,一点儿都不光滑。但正是靠
它的这麻麻糙糙表面产生出的磨擦来把木头跟木头紧紧地扣在一起。这种船针都是铁匠
一根根手工凿出来的,很贵,一根要500多日元(约合人民币33元)。
船是尽可能要造得窄一些,以防漏水。为了让水流能顺利地溜走,在船底加这么一
个"加底"。就是在船底的两侧加上这个"加底",然后在它上面做一个叫"上棚"的缘边儿
,这样,船的形状就出来了。在"加底"和"上棚"上面的这个叫"舷",好像是砒柱般的船
梁,也就是我们家里所说的"顶梁柱",它掌握着整条船横向的平衡。这里一定要用好木
料,就是那种红色的丝柏树。
最前面的部位需要比较坚硬的木料,所以,这里用光叶样树做材料。
除了上面介绍的部位外,还有脚踏板,就是放脚的地方。
把所有这些部件合在一起,是个挺复杂的工序。这些板子全要用很微妙的角度进行
组合,不是简单地粘合在一起就行了,因为角度全都不一样。做这个,用一把曲尺来完
成所有的设定,倒也用不着什么昂贵的工具。量角度、弯度只用这一把曲尺就够了。像
这个高度就是从船的最底部往上量三尺,大约90公分。还有,比如舱面开口的大小,也
就是船体两侧的斜度,是根据船体从底部计算,每往上量一尺船口就开五寸的比例来规
定的。这个地区的船代代都是用这样的比例造出来的,当然,舱面还是口开得大一些乘
坐起来比较舒服。
熊野川的船是一片竹叶舟
我们的这种船俗名叫"平船",也叫"平田船"。平田船,从它的名字就能想象出它的
形状是平坦坦的,样子像一片竹叶。
船的帆有10米高,帆的中间有一条一条的空隙,所以,即便是坐在船的后方,也能
透过条条的空隙看到前面。帆是竖长的像旗子一样。这种帆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据风向来
定位的。这些露着的空隙是为了对付强风的,因为当遇到风很强的时候,帆就会鼓起来
接受它,船的平衡就难以把握,让风从这些空隙的地方跑掉一些,就使船减少了危险。
我在这儿给大家表演一下木板跟木板连接时独特的方法。要费一点儿时间。在木板
与木板连接之前,要先做一道工序叫"杀木"。大家都知道,干燥的木头如果被水浸湿以
后还会再活过来,所以,要先"杀木"。经过这样一道工序以后,船上的水就不会再往船
上渗了。做的时候,就是像这样从头儿到尾地敲打木板竖背中央的部位,我们叫它"木口
"。另外,我们用锤子,是用它鼓肚的一边来敲打的。一般锤子都有两头,一头是直的,
一头是鼓肚的。木板一经敲打就会凹陷进去,这就叫"杀木"。木头虽然已经被加工成了
木板,但是,它其实还是活着的。每一块经过敲打的木板,其凹陷的部位过一段时间,
被水浸泡久了还会再恢复原状。我们就是靠木板与木板的这种规律让它们贴合在一起。
当然,这样还不够,还要把竖着贴合在一起的两块木板用钉子固定起来。但不是直着钉
进去,是从两块木板的平面斜着钉,因此,钉子也是斜的。另外,为了给钉子开辟一条
斜路,先要用一种带把儿的凿子凿出一个眼儿,这是一种专门用来凿细钉子眼儿的凿子
,很细。凿的时候是沿着事先划好的曲线凿进去,然后再把钉子也沿着这条曲线凿进去
。这里我要说说为什么要用带横把儿的凿子呢?因为,凿进去以后,往回拔的时候,可
以从反方向敲打横把儿,让它退出来。还有,凿钉子眼儿的时候不能一下子凿到底,因
为那样的话,钉子就吃不住劲儿了。要留斜钉木板点儿硬的底儿以便让钉子更好地固定
住。
钉子凿进去以后,为把它凿得更深,再用跟钉子同样形状的细铁棒往深处凿一凿,
这叫"埋钉"。最后,在钉子钉好后,为了不让河口处存水,再用小木块儿把钉口封起来
,这就是我在前面说过的"封口"。
"平田舟"就是这样用木板跟木板一块块地拼接起来的船。不知我的讲解你们听明白
了没有。
(1992年8月30日访谈)
--
FROM 166.111.16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