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選秀球星 - Kris Humphries
Kris Humphries 很有野心。
如果純粹以數據來看,這個六呎九吋的白人壯碩大前鋒應該是今年 NCAA 最光芒耀眼的新人,連 Luol Deng 都瞠乎其後。明尼蘇達大學的 Humphries 不但當選 Big-10 聯盟的年度新人,更被認為是僅次於威斯康辛控衛 Devin Harris 的聯盟最佳球員,更可怕的是,他平均每場可以拿下 21.7 分與 10.1 籃板,兩個項目都在 Big-10 聯盟居首,成為聯盟歷史上第一位新人雙冠王。
這種成績有多驚人?自從 Big-10 聯盟 1959 年開始正式有籃板紀錄與 1906 年有得分紀錄後,漫長的半世紀裡只有五名球員能同時在得分籃板排行榜上揚眉吐氣,但他們都不是新人,最近一位叫 Glen Robinson(現費城七六人隊),當時他大二。
如果把兩項統計數字分開來看,上一位拿下聯盟得分王頭銜的新人是 Michael Reed(現密爾瓦基公鹿),而上一個大一籃板王則是 Chris Webber(現沙加緬度國王),全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這樣你就知道 Humphries 的成績有多出色,怪不得他膽敢大一棄學,還立刻請經紀人來斷絕返校後路,目前身價大約在十五順位,甚至可以拼樂透區。
對一個高中畢業時被預估大概是第二輪的球員來說,這可以說是喜從天降的未來,但可能很少人知道,這是 Humphries 過去一步步實踐計畫的成果,背後充滿著野心。
對 NBA 的野心。
Humphries 是明尼蘇達的家鄉子弟,父親是過去明尼蘇達大學的美式足球員,繼承運動天分的他小時候是一個知名游泳選手,到目前為止還保持全美十歲以下級三項游泳紀錄,美式足球也打得不錯。因此直到高中,他才把心思專注在籃球上。
但是他高二時摔斷了手腕,因此錯過了三分之二的球季,即使如此他依然在暑期的 Nike 訓練營以他裡外皆能的打法吸引蠻多球探的目光。
而高三完全傷癒後,Humphries 猶如猛虎出閘,每場平均拿下 26.5 分、11 籃板、三助攻與兩火鍋,幾乎所有明尼蘇達州的高中球員獎項都被他拿光了,在全州冠軍決賽中,他一人拿下二十分與十三籃板,幫助球隊險勝對手並登上王座。
他出色的表現引發大學教練的爭奪,包括堪薩斯、杜克與明尼蘇達都想收羅他至旗下。一般而言,美國高中是四年制,球員會等到高四才下決定要接受哪個大學的籃球獎學金,但 Humphries 卻出乎意料的在高三就選擇了未來的 NCAA 落腳處:杜克,而不是家鄉父老期盼的明尼蘇達大學。
而他自承選擇杜克的原因,在於 K教練對他描述的藍圖最具誘惑力。堪薩斯大學認為 Humphries 可以成為下一個 Drew Gooden(現奧蘭多魔術、前堪薩斯黑白雙煞之一),但 Humphries 卻不滿意,他認為自己跟 Gooden 不同,應該在隊伍的半場系統裡多拿球,這才是他的打法。而明尼蘇達大學當時的主將是六呎十一吋的大前鋒 Rick Rickert,Humphries 不想到一個初期只能坐板凳的地方。
相較之下,杜克雖然也人才濟濟,但是以他們的知名度,球員曝光率堪稱全美之冠,Humphries 從不掩飾他想棄學至 NBA 的野心,而杜克的媒體光環對他未來的 NBA 之路是有幫助的。
沒想到一年後,情勢有了改變。
Humphries 請求杜克大學將他釋出,讓他選擇其他學校。主因是杜克當時預計會由三名六呎九以上的大二生(Super Six 其中之三)組成高大前場,能打低位的超級新人 Luol Deng 也將加入。Humphries 認為自己如果進入杜克,不會有表現機會,即使父親不斷跟 K 教練交涉,K 教練也無法保證 Humphries 的上場時間,因此 Humphries 希望杜克讓他轉投別校,杜克也大方同意。
而 Humphries 當時有兩個選擇:明尼蘇達與印大。印大禁區無人,急需大個子助陣,而明尼蘇達大學本來不會在 Humphries 的考慮範圍之內,但是他們的大前鋒主將 Rick Rickert 不明智地棄學,這下大石頭移走,Humphries 一入隊就會是扛壩子,加上離家又近,Humphries 最後就選擇了家鄉的明尼蘇達大學。
巧的是,Rick Rickert 過去也發生過跟 Humphries 一樣的情形,Rickert 本來應該是亞大的球員,但也因為擔心上場時間而反悔,最後得到亞大同意而轉效明尼蘇達,如今 Humphries 也走上同樣的路子。
不過這也引發了流言,許多人認為 Humphries 只是把明尼蘇達大學當作進入 NBA 的踏腳石,用一個蜀中無大將的球隊來堆砌個人的數據,以求得 NBA 的青睞,不管真相是否如此,如今大一棄學且身價高漲的 Humphries 的確完成了他挑戰 NBA 的目標。
在球探眼中,六呎九吋兩百四十磅的 Humphries 有很好的大前鋒雛形,內外攻擊的全面模式非常優異,在大學層級裡,他是一個非常難以防守的球員,主要就是因為他裡外皆能的打法。他有非常正統標準的面框投射動作,出手點很高,因此防守者很難蓋火鍋,射程也達到了大學三分線,今年外線命中率有三成四,罰球也接近八成,因此球探認為他到 NBA 後外圍的投射能力也能不斷進步,如果他射程擴展至職業層級的三分線,將會是防守者的大麻煩。
但是跟其他會砍外線的長人不同,Humphries 並不像他的前輩 Rick Rickert 只能當外線射手來用,Humphries 很瞭解他的優勢:身體強度,他的身體壯碩,在禁區能融合力量與速度來取分,低位腳步也很紮實,只要在接近籃框的地方拿到球大概就是兩分,雖然勾射等技巧還未成熟,運動力雖不錯但稱不上驚人,但是他很擅長運用自己的身體進攻,也不吝於替隊友作阻擋掩護,還能卡位搶籃板,這是明尼蘇達大學教練稱他為「年輕的 Karl Malone」的原因。
但是他的缺點也十分明顯,首先他沒有傳球助攻的視野與技巧,在明尼蘇達大學他是頭號主將,幾乎一拿球就會吸引到包夾,但是他似乎眼中只有籃框,不會把球分給空檔隊友。其次他不太懂怎麼空手走位,因此如果不積極就拿不到球。在今年的比賽轉播中,敵人只要用一名大個子卡住他,等他一拿球就伺機包夾,就能有效降低他的攻擊力並製造他的失誤,這是為何 Humphries 的個人數據雖佳,明尼蘇達大學卻在 Big-10 聯盟戰績墊底的原因。
除此之外,他雖然有內外的全能進攻模式,但是他的持球能力不足,因此他沒辦法在低位拿到球後拉至外圍砍外線,或是從外圍順暢切入攻擊籃框,他主要是自己先搶到位置,等到隊友餵球過來後再出手,也就是說他目前外圍的出手模式是隨接隨投(catch and shoot),還不能自己運球找到有利的空檔。
還有就是身高的疑慮,雖然帳面上是六呎九,但一般認為 Humphries 的實際身高接近六呎八,在 NBA 會有雙不能鋒的問題,打大前鋒不夠高,又沒有小前鋒需要的速度與持球能力,他目前禁區攻擊與搶籃板的手段也十分依賴身高,這對他進入職業層級後得分與籃板的表現會有影響。
而且比起進攻,更大的問題是防守。Humphries 的防守以 NBA 而言還是不及格的成績,他過於依賴用手而不是用腳步搶到防守位置,容易被假動作欺騙,跟隊友的轉換防守默契也不夠。
但是球探依舊喜歡 Humphries 內外皆能的攻擊雛形,而且他還年輕,持球能力、低位技巧、防守觀念都是可以學習的,雖然有點身高的疑慮,但是他的身體強度卻遠勝同儕,這使他比那些需要養成的瘦弱高中生好很多,他的投射動作更是紮實,投籃手感在大前鋒裡非常少見,這是他現在有接近樂透區身價的原因。不過依照他現在的球技成熟度,至少需要一兩年才能蛻變成一個全能大前鋒,
NBA 已經很久沒看到這種類型的白人大前鋒:夠強壯而且內外都能攻擊。上一個有這種氣味的球星就是 Tom Gugliotta,一般白人大前鋒不是有軟弱的標籤,就是習慣在外線討生活而不敢往禁區打,形象堅韌勇猛的 Humphries 備受期待不是沒有原因,而他過去不斷尋找機會且精進自己的表現,讓人訝異於他的野心,卻也可能是他未來在 NBA 闖蕩的後盾。
夢想跟野心其實是一體兩面,野心是永恆的特效藥,也是所有奇蹟的起點。一個人如果終生沒有夢想、沒有野心,可能會活得平安,卻無法體驗生命的起伏。古語有云:「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就是勸告人要有崇高的理想與野心,才有達成目標的可能。
Kris Humphries 的野心還沒到盡頭。
台長 : conan
--
FROM 21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