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升级当妈,很容易发挥带入感,经常担心如果我娃以后发生这事那事,怎么办呢?有没有办法避免这些情况发生呢?
于是总想在孩子独立之前,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告诉她尽量多的道理,教会她尽量多的本领。希望有一天松手之后,她可以行得正,走得直,还有自己小小的精神世界可以自娱自乐。
受两件事的触动,我在家里实施了家庭积分制度。
一是,孩子们对于兴趣班的奖励贴纸兑换礼物的热忱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有一次大女儿可可上舞蹈课,课上老师给她提了一些意见,她比较敏感,按照以往的剧本她该说“我不想学跳舞了”。但是那天,她带上了每次课堂出勤奖励的贴纸,课后在前台的橱窗里精挑细选了一个文具套装,兴高采烈的回家了,情绪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奖励的喜悦可以冲淡玻璃心,顺便巩固坚持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出乎我意料的。
二是,女儿一个学霸同学,就是奥数拿金奖、英语词汇比赛拿奖、作文拿满分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这孩子除了英语在机构上课,其他都是爸爸亲自辅导。我问及这位爸爸如何保持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他就是用了积分奖励制度:明确规定做完什么练习可以得分,多少积分可以兑换价值多少的礼物。孩子非但不抗拒做这些练习,反而很积极,久而久之,习惯就成为自然。
我家的积分奖励制度,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我规定一些可以加分的事项,比如每年9:00之前睡觉、运动半小时、练习小提琴半小时、背诵一首古诗、做一份英文练习等等都可以积一分;每一分相当于5块钱,可以用于买她们自己“想要”的东西,“需要”的不需要分数。加分项可以随着阶段性的重点关注问题而进行调整,比如奥数考试前,我会加入奥数联系兑换积分的项目,但是不适合太频繁的调整。
积分制度实施这段时间以来,我发现孩子们有些变化是我意料之外的,以前担心可能出现的负面问题,事实证明是我多虑了。两三年以来,关于财商、关于绩效、关于习惯的培养可以融入到家庭积分制度中。几次在朋友圈里写到孩子们在积分制度中的趣事,有不少朋友私信,今天就整理一下与熊孩子过招的哪些事儿。
--
FROM 113.11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