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7 沈家农民
按中国传统文化说,成家才算成人,没成家似乎再大也是个小孩。等做了爷爷了,那便是老人。我做爷爷了,可压根没没觉得,也不承认不接受自己是老人,因为不敢。
小时候就知道,父母天天都在期盼着我和姐妹们快快长大,以分担他们的生活压力。姐姐8岁开始给生产队放牛,妹妹6岁就放鸭子了,现在想来真不可思议。而我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7岁也跟着大人上山砍柴了。看着这些孩子比别人家孩子能干点,比如柴火砍的多些,猪草采得多些,父母更加欣慰。从他们欣慰里,我们早早体会到那份家庭生活的负担,被稍许分了点点而感到无比轻松的舒心。
在这样艰苦的劳累中,我们一天天长大。80年代初我考上了大学,可谓全家大喜过望啊。这在当时全村、全公社都是很荣耀的事。然而荣耀归荣耀,非但丝毫没有改变家里紧巴巴的日子,而且父母、姐妹还更加的劳累。显然我读大学增加了开支,真正的全“脱产”了,尽管读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归来,仍然去砍柴什么的,但与读中学相比,基本是帮不上家里的忙了。那时的母亲是很有些纳闷不解的,这不都中状元了么,咋日子还没有翻身呢。一年到头还得为我上学每次盘缠和每月10元费用而发愁。
父母就时常计算着我何时毕业,哪天工作。算不清楚就自我解嘲:哪有今天种树明天锯板的啊。
当然终于毕业工作了。7月毕业,9月发到工资(一共是一个半月工资,因为8月报到有半月工资),我留了15元伙食费,其余50元给了母亲。记得那年母亲50岁,我叫母亲自己去做身衣裳,儿子从此有工资了,爸妈应该穿得体体面面些了。此后,母亲仍然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大米、青菜等等。那意思是让我能够省下点钱,家里缺钱,父母已经在考虑着我的娶亲成家了。或许,父母再次期盼,等我成家了,他们该是歇一歇,该是彻底翻身了。有一次我生病了,父亲大老远跑来看望,叮嘱了一番后要回去。我送他到车站,然后给了父亲5元钱。过了一段时间,母亲来时看似闲聊样地说,那次父亲来看我,咋没有给他买包烟了啥的,只给了5元车费啊。我心里一惊,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呢?其实我想到又能怎么样呢,没钱啊。父母他们总以为我是大学毕业,那工资肯定很高的。尤其他们看到和我一样高中毕业的,没考上大学当了招聘干部,以及在乡镇企业上班的,吃香喝辣不算,那收入也不少,家里境况因此大变。而我,还是大学毕业的,肯定不比他们差吧。那时我已经在谈着恋爱了,或许他们以为我谈恋爱大手大脚花费了。这我没法跟父母说清,看着母亲幽怨的神情,心里很不是滋味啊。那时大学毕业的一个乡村教师,每月也就42元的裸体工资。除此分文没有了。
在父母的帮助下(几乎包下了我全年吃的大米和蔬菜、鸡蛋,以及常常还要拿鸡鸭猪肉),我结婚成家了,唯一的电器就是一个电饭煲。结婚的第二天,父亲慎重其事地把我们叫到跟前,说往后的日子要我们独立生活了,自己管好自己的生活。他们年纪大了,也赚不了什么钱,帮不上我们了。父亲说是这么说,之后母亲一切照旧,按父亲的话说是“运输大队长”。虽然家里日子还是比较紧凑,但一大家人是高高兴兴的。因为爱人是县重点中学老师,小家子是双职工啊。家境的改善几乎是指日可待的。双职工在当时算是强的家庭了,可我们沉浸于新婚快乐,也想着自己怎么浪漫。平时省吃俭用,一年的贴花奖等等结余,统统在暑假到北京、黄山等等去旅游掉了。以致当我们有了孩子,显得措手不及。连小孩需要的衣物、尿布等等,全没准备。孩子医院生下来,还在等待母亲从乡下送来一应物用。其他的更不用说了。还好父母说,孩子他们负责带。爱人产假满了,父母出钱雇了个乡下亲戚,跟着爱人到城里照料。后来亲戚有别的事了,父母又硬是叫我小妹停了工作(那时她在杭州玻璃厂)回来帮我们带小孩。
那些年孩子小,我的身体又非常差。日子过得真叫寒酸啊。母乳没有,要买7.5元一包的奶粉,常常为买奶粉发愁。记得最惨的,兴冲冲去学校财务发工资,财务却支支吾吾为难地说,还倒欠学校几十元(因为生病住院动手术,学校垫付医药费,不交钱医院不给救。)这一“预支”就每月工资里扣,一扣好几个月。看着我们这样的日子,父母没别的办法,只好默默多去做帮工,赚几个钱贴补贴补家用。
后来我们都调到市里工作,慢慢工资也加了。孩子上幼儿园了,小妹也找了临时工。渐渐有点喘过气,父母也觉得可以松一松了。单位又房改了,虽然房改房价格不高,可是对我来说那8000多元,无疑也是个天文数字。所以我跟单位说,我还是只改使用权,产权不要了。回家对妻子说,我就不信这工作的人,以后就没房子住了。然而父母听说后,非常着急,说无论如何那房子要买下来的,大不了去借了。母亲就在老家凑钱。好不容易把房子完整地改革到手。
接下去的日子,我们(包括父母)自然省吃俭用还债了。我们就想,唉,这都工作10来年了,父母仍然在艰苦奋斗,等把房子钱还清了,应该好好孝敬孝敬父母了。
社会发展快,家里也跟着发展。似乎没过很长时间,账还清了。但是安居房又来了-------妻子说房改房老旧是其次,这么小,父母来还要打地铺,总不是办法啊,现在能够享受安居政策,为什么不享受呢?父母也支持她。所幸那时已经可以贷款了。
当搬进安居房,一下子那么宽敞明亮,心里扎实的兴奋啊。乔迁新居,加上正好过年。父母更加高兴,母亲说这下好了,这么大房子一辈子住住都够了,再也不用考虑房子了。我知道那些年,俩老为了我们的房子,真的头发愁白了。所以除夕晚上,我把房改房卖了用以新房装修,而剩下的2万元,都当红包给父母“压岁”。没想到,父亲看到两扎钱,当场翻脸了,恨恨地说:虎毒不食子!你们这是干什么------大过年的,发火连天。我们跟他说,银行里欠着点没关系的,那是公积金贷款,这不让你俩老手头用得方便些么。不管我们怎么说,父亲就是消不了气。酒不喝饭不吃就躲床上去,独自生闷气了。第二天一早父母就回常山乡下老家------
不要弄房子(买房装修什么的),日子就日渐安然滋润。可心里不踏实,因为俩老还在乡下过着清苦日子。想着也该请父母来城里,每天生活在自己面前,别说孝敬,至少天伦之乐吧。但父亲提了个条件,说在城里闲着不自在,如果能够帮他找个看门之类的活,他们就来城里。
承蒙朋友帮忙,安排了一个看守建筑材料和门卫的活。父母就过来了,其实俩老也是自己过,在那个很小的门卫室里。由于24小时值守,没有星期六星期天。虽然活儿不重,但老父亲干得认真(心里许是怕影响儿子儿媳什么吧),所以一天到晚没得空。偶尔带点歉意说,自己真老了(71岁)这点活都感到累了。这么做了几个月,趁我一次出远差,父母就搬回乡下老家去了。
怎么说都不肯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想想乡下的泥瓦房,经年失修,雨天这里那里都漏水。俩老这么住着,一百个不放心。因此一狠心就推倒重建。要造新房子了,父亲那真是万分高兴。房子是全包给人家造的,造新房那段时间,父亲没日没夜地挖了搬了,累得不亦乐乎。我每次回去都劝他别管,包工包料,全包给人家的,犯不着老人家动手。但父亲每次都转移话题,悄悄对我说,造这么大要考虑经济条件的,不能蛮来,要不缩小一些吧。其实也就100来平方啊------
使我极度悲哀的是,房子竣工,乔迁新居,父亲轰然倒于床,他说真累——病倒了!起初他声称是感冒,我由于忙于整理新房和做围墙,没有多少在意。等我发觉不对劲,硬送他到医院,检查说肺结核。就按肺结核治了几个月,再查,却是肺癌晚期!顿感天塌地陷啊。住院治疗一段时间,父亲无论如何都要回乡下老家,我们说住院吧,钱没问题,如果非得不住院那就和我们住一起,照料方便,老妈一个人肯定照顾不过来的。然而父亲就是执意回家。
回到老家,一段时间精神还好。每次回去看他,有几次看他独自围着房子转,或者楼上楼下爬。问他是否找什么,他说没有就是看看。开始我们每个星期回去一次,后来就三天两头,及至每天下了班就往老家跑,到家都夜深了。后来父亲见我们回去就跟我不停吵,发火,骂。直到把我们骂得泪水涟涟走了。回到衢州,有时夜里又接到父亲电话,说星期六什么空的话回家,等我们回家了,话没说几句,他又开始发火。妻子本来说好,整个暑假她带着儿子在老家服侍老父亲,放假她就带儿子去了,每天烧饭洗刷挑水,为了饭食可口特意到县城买菜。这样好好的呆了半个月,老父亲又开始骂了,非得赶儿媳孙子走---------于是,我们只能每天起早摸黑地衢州来来回回地赶啊--------
如此八个月,老父亲终于还是走了!
老父亲走了,我们几乎强行地把老母亲接到城里,一起生活。期间儿子读高中、高考,读大学-----母亲虽然三天两头要回乡下,但总算还是跟我们生活在一起,全当她上街游玩。
现在儿子成家了,和我们住一起,孙子也出生了。老母亲却固执地一定要回乡下老家住了,说那么栋房子在,总要有人看门的,再说这里一大家,个个都忙得团团转,还是她一个人在乡下更自在。说多了,再不让她去,她就跟你急,甚至哭天抹泪的。无可奈何啊,只好送她回乡下。看得出,老娘还是在乡下舒坦,因为左邻右舍有老太婆聊聊天。有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经济上是宽裕的。
但是,隔三差五身体会出状况,我们就得火急火燎地赶去,拉过来到医院。医院一出来她又执拗要回乡下。所幸还有姐姐妹妹可以救急,帮衬。其实她们自己家也有老人小孩啊。现在,儿子儿媳工作忙啊,我们要负责带孙子。再老家和城里两头跑,确实力不从心了。
而且,这种情况并非我们一家,似乎比较普遍。像我们这类小老人,我们既要差不多全力以赴地帮衬着孩子,又要兼顾照料老人(当然包括老丈人丈母娘)。爱心孝心常常在打架,可谓备受煎熬。是啊,为人父母,盼着孩子大了,省心些,孩子真大了,孩子又忙着孩子的孩子。似乎就这么轮回着--------作为父母什么时候才是个盼头呢?兄弟姐妹多的,还好些。独生子女呢?犹如80后90后,乃至00后,他(她)们大多从小就适应和习惯了大人小孩围着自己转。当有一天需要他们围着几个老人转的时候,何其艰难啊?别说工作事业的牵制,就是我们老人自己也十二分的不情愿,正如我父亲病重期间那样,常矛盾得苛刻地骂和发火了。
谁不是啊,起早摸黑地在这个心与行的距离间,没日没夜地来来回回奔波跋涉,甚至挣扎着。孝心注定就是一个永久的痛!一大家子的老老小小,随便哪个有点事,必定全家乱套。孩子已大,老人不敢老啊!
--
FROM 121.23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