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好酒和普通酒的差距
其实能吃出1%差别的普通人真的挺少的
对大部分人来讲,不如添加不同的风味差别大
不然前几年也不会有酱香拿铁、冰淇淋之类的尝试
r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1%,我感觉0.1%都天差地别。
: 还有香烟,软硬包装都有口味上的区别。
--
FROM 125.118.30.*
嗯 所有东西,未来都是属于年轻人的
另外,个人体验是不能对自己的舌头太自信
很多东西,茶、咖啡、酒,
真的盲测一次
就会发现自己其实也不见得真那么懂。。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要怀疑中国人的舌头。。。
: 那些都是忽悠没讲过市面的年轻人。
--
FROM 125.118.30.*
嗯,你肯定会能接触到只对特定圈子开放的“好的东西”的
你也可以试着盲测看看
也许想法会有变化
甚至也有可能,只对特定圈子开放时
舌头的感觉本身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年轻人都会变老的,也会慢慢见过世面的。
: 盲测不要怀疑自己的舌头,毕竟是自己喝。
: 而且你说的这些东西都是忽悠多,普通水平的人接触到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 ...................
--
FROM 125.118.30.*
哈哈 这点说的没错
很佩服对白酒有研究的人
身边朋友也有这样
让我精品和飞天混一块,我不能说自己真能分出来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度数太高了
品鉴时有心理负担
另外酱香的香气太复杂了
使得除了社交场合外,对它有些畏惧
轻松一点的聚会或者自己家里
自己更喜欢兑鸡尾酒的风格
比如威士忌、朗姆,甚至烧酒
我的感觉是年轻人喜欢这样的越来越多
白酒如果能开发出更多喝法
比如加冰,加碳酸,对我肯定是个加分项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靠舌头筛选好东西,改进制作工艺,验证修正自己的知识体系,才入门的。
: 不相信自己的舌头,就没有自己的认知,从而也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
: 只能被宣传忽悠,这样永远不能入门的。
: ...................
--
FROM 125.118.30.*
嗯,对此持谨慎态度
最近能接触到的江浙一带的年轻人
能接触到的酒品类很多了
很怀疑他们上了年纪会一定喜欢酱香白酒
可能对某个时代的人来讲,
他们到了中年烈酒的可选择项并不多
茅台恰恰是那个类型中最好的
但以后,不好说
【 在 mjamesbond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句话用于鼓励年轻人是可以的
: 但是其实未来到来的时候,持有它的已经不年轻了,到时候估计也是爱喝茅台
--
FROM 125.118.30.*
嗯 酒桌文化或者少数爱好者不谈
对多数人而讲,酒精度数高的烈酒
身体上是很难接受直饮的
因此鸡尾酒的出现其实是自然的结果
就是通过兑软饮或冰块
中和口感以及降低酒精度
让你既能畅享烈酒的美妙
又不给身体带来过度的负担
个人的看法是白酒终将回应这个趋势
(不太确定是以哪种具体形式)
而不是苦口婆心告诉年轻人,
是你太年轻无法体验茅台的好
【 在 anglealq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了喜欢茅台的人是因为年轻的时候也喜欢白酒,或者说习惯了白酒,而不是一开始就不喜欢喝白酒的人,
: 而现在酒驾成了年轻人拒绝喝酒理所当然的借口,“酒桌文化”的社会性声讨也让这种传统的传承断代~
: :嗯,对此持谨慎态度:最近能接触到的江浙一带的年轻人:能接触到的酒品类很多了:很怀疑他们上了年纪会一定喜欢酱香白酒:可能对
: ...................
--
FROM 183.159.96.*
哈哈 人都是矛盾的
既想追求酒精带来的刺激感
又害怕身体的负担,还害怕说错话
既要又要
真正坦然的是少数
能做到的就是像李白这样的仙了
【 在 mjamesbond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恰恰相反
: 老是喝低度数的酒,越喝越没劲,所以人类才研发高度数的酒,到了元朝才出现烧酒和黄酒,之前都是低度的浊酒
--
FROM 183.159.96.*
不同的人想法不一样
有人希望抑制香气
加冰块在威士忌中是一大类喝法
行话叫 on the rocks
随着冰块溶解,口感会发生变化
这也是乐趣,不是吗?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加冰块是在麻痹舌头,香味都唱不出来,喝酒还有啥意义 ?
--
FROM 183.159.96.*
是因为酱香白酒,比较看重风味
所以你觉得舌头比较重要
其他酒有自己的特质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毕竟靠舌头品尝,麻痹舌头为目的的都不可取,有些低温口感会好不少,这个不算
: --来自微微水木3.5.16
--
FROM 183.15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