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是这样说的:
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一般看得懂的人都会产生疑问:这明明是四王啊,怎么变成了三王?
为了朗朗上口?抑或答主自己所说的虚数?还是文王和武王合体了(⊙o⊙)文武双全
其实要明白这个问题,不仅仅需要文学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历史和政治方面的知识。
现在明白为啥文科的童鞋要学这两门课程了吧……
因为《三字经》看上去好像是启蒙宝宝(づ??????)づ用的,但是里面蕴含了非常多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要么反映了老祖宗的价值观(昔孟母,择邻处)、要么记录下重大的历史事件……
题主所问的就是后者。
不知道题主有没有看过封神榜,如果看过并记得周文王姬昌的传奇人生或许想一想便能茅塞顿开。
如果没看过不妨简单看看。
姬昌_百度百科
历史上NB的人生值得思考。
里面说到: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注意这个王是自称的,此时商还没灭亡。
里面又说到:前1046年,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追尊姬昌为文王。
所以说这个“王”不是合法政权下的王(说得不好听就是革命反动派,呵呵)
如果这个反动派被KO了,那么也就没有“史称”和“追尊”了。
明白了以上这些,那么题主所问的问题也就解决了8成:这个“称三王”其实是不包括周文王的。
那还有2成是什么呢?
1.既然不包括,为啥《三字经》会把周文王夹杂在其中呢?
那是因为周文王实在太NB了,是大周王朝的奠基人,而周武王是开国元勋。
《三字经》既然提到了周,必然不能绕过姬昌。
2.既然不能绕过,为啥不写“称四王”呢?
老祖宗有句话反映了他们价值观:名不正,言不顺。
老祖宗将这句话折中了一下就出现了题主的困惑。
【 在 operater (人肉学步车) 的大作中提到: 】
: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一共四个人,为啥称三王?
--
FROM 123.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