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觉得,是小鲜肉帅哥,这个是关键
【 在 silverMM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从大学里传记通选课以来,我太久没给任何文艺作品写过长评,已是不入流水平。但是《陈情令》这部剧堪称对我的渡化,当然不是从《琅琊榜》中解脱出来,而是从喧嚣、物欲横流和充满无力感的世俗生活中解脱出来,有机会更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 《陈情令》是不是一部好作品,见仁见智。但可以肯定,它是一部“争议极大”的作品。一是豆瓣评分人数近72万,二是它是一个标准的F型(5星比例高达47%),而7-8分剧一般都是P型(3星或4星比例最高)。一开始我相信知乎的高赞判断,这部剧“刷分”了。但时隔半年之后,我发现这部剧的评分人数雷打不动日增一千、且1星2星合计占比9.4%的时候,我开始发现“刷分”判断不过是知乎一厢情愿——哪个资本会在播出时隔半年、评分人数足够多以后还孜孜不倦地刷?又有哪个资本会孜孜不倦刷1星和2星?唯一的可能是,这部剧真的争议太大,以至于“粉”和“黑粉”数量都非常可观。(参考数据:《长安十二时辰》8.3分,33万人评分,1-2星合计占比4.6%。《庆余年》7.9分,35万人评分,1-2星合计占比5.1%。)
: 人的偏见是普遍存在的,而《陈情令》几乎踩了所有偏见的坑:耽改、一群小鲜肉、仙侠。社会心理学对偏见的定义是“对一个群体及其成员负面的预先判断”,说明偏见显然在没看这部剧之前就存在。同时,偏见是“双重态度系统”的最好证据,也就是外显和内隐态度的双标。通过受教育,我们对一件事物的外显偏见可以消失,但内隐偏见会持续存在。比如部分高学历男人(以及少部分女人比如我),声称自己不轻视女性,但是面对一部女生沉迷的鲜肉剧时,不由得暗暗蔑视。比如我们都认为自己接受耽美,但是一听说是耽美文,十有八九不想看。又比如岁数大了更喜欢熟悉的人和事,所以历史和现实题材的影视剧天生认为比仙侠剧有深度,年轻有颜值演员天然被怀疑演技等等。
: ...................
--
FROM 124.20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