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的土地是不一样的,一个是集体化所有,不存在土地兼并问题;
其次中国今天工业化程度都达到何等程度,早就没有马尔萨斯陷阱了。早期天朝建国的时候是通过农村城市剪刀差,以及集体公社的情况,包括水利、农药和大规模化肥来突破的,而从农业化转工业化的时候,尤其是在宋明的时代,都没有这个条件。
精耕细作和农业内卷化马上会造成人口陷阱,各地的农民起义,朝代没有办法稳定,中国的朝代覆灭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明朝276年、两宋319年,已经达到了300年周期规律了,人口极限和耕地极限了,离欧洲发现新大陆可以大规模获得庞大的海外领土和耕地以及转移是不一样的。新中国刚开始能借助的工业化条件就好很多,而且新中国进行了大规模土改,消除了地租,这也是完全不同于古代的。
我给出的观点其实是量化史的主要观点:新大陆是导致大分流的最核心因素,包括你看我转的知乎的贴子,其实他们引用的也是量化史的主流观点,我前面已经给出了很多原因,这些其实都是很成熟的研究结果,不过在发现新大陆这个问题上,到底是欧洲人的文化、宗教导致它必然发现,还是偶然因素发现,量化史的分歧还比较大。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455567/
《大分流》这本书都是普遍认为非常倾向于东亚文明的,你看下面的评论也知道,因为大部分之前的研究认为,中国和欧洲的分流早就开始了,而他认为是新大陆发现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大概在明朝末期、清朝初期的时候才开始的,同时认为新大陆发现非常具有偶然性,并不是欧洲文化有多领先,下面一堆评论都觉得他给东亚文明戴高帽。
书的最大问题其实是他拿江浙地区和英伦三岛来对比,哪怕中国江浙彻底转成资本主义,要制约中国庞大古典帝国皇权还是不大可能的,如果能把江浙地区单独分出去,变成独立的岛屿,倒是有可能,因为封建统治者的打压和整个大陆的粮食压力,会使得江浙地区和英伦三岛表现不一样。
但是《大分流》我觉得仍然给出了很多有意的思考,包括新大陆的作用,包括全球煤矿分布,浅层煤矿是非常重要的,英国特别有这个优势。
包括新大陆和南洋航线的不同其实也有很多研究的,我也写过了原因。其实大分流的观点很多,相对而言,大家都觉得彭慕兰的观点对中国是很友好的,因为他认为中国和欧洲的分流是很晚发生的,而并不是更早,在这之前都是欧洲中心说是很常见的,当然你可以放心,他从来没觉得清朝可以工业化,但是量化史并不纠结于你说的外族、汉族这种,更多的还是从物质角度来说的。
楼主我觉得对历史还是很有兴趣,而且也很愿意钻研,你觉得这些观点不够完善也正常,因为学术研究本身就是开放,而且允许不断进行补充的,我觉得你自己也可以考虑通过数据和相关思路整理,去完成你整个自己观点的学术研究。
【 在 niaofeiyuyue 的大作中提到: 】
: 土地精耕细作没有问题,只要非农产业在扩张,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就没问题。直至今日2020年,中国的土地依然是精耕细作。没有大农场,大农业,大机械。
--
FROM 111.19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