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争与发展 佚名
在艺术的发展史上,一直有一种能够促进艺术自身的前进的力量,这就是精神和形式的
矛盾,他的来源并不在艺术之中,所以人们常用这种矛盾的来源来分析艺术的发展,而
忽略了这种矛盾的重要意义。可能对于过去历史已定论的事,这不是什么问题,但对于
未来的发展,不掌握这种矛盾规律是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的。
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地域的艺术发展史中看到它的作用,可惜,许多地域的艺术在某个
时期中被打断了。比如中国的艺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正是社会制度与经
济的转型期,此时中国本应也有一次文艺复兴似的运动。可此时,西方的艺术转入,甚
至成为了主流,使中国的艺术就此终止。
因此在今天,我们的中国画只能重复古人,无法发展,因为现在已没有了发展的条件。
欧洲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也曾受到过外来的影响,比如日本的浮世绘,非洲木雕等等。
但是,这种影响远远小于西方艺术对于其它艺术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不能代替欧洲艺
术自身的发展。
所以,我更愿意以欧洲的艺术发展过程来分析艺术发展的历史和走向。在这种发展中,
精神和形式是艺术发展内部最主要的动力。
在原始社会,在世界各地不仅仅是欧洲,我们都可以见到从多的岩洞壁画。对于这些壁
画众说纷纭,许多艺术家愿意相信那是原始人对于美的理解,史学家却说这只是对于自
然的一种图腾崇拜。无论哪种说法正确,这种壁画已经是一种绘画的表现形式,也就是
一种对于形式的追求,我们所看到的多数夸张成份,也大都只是技术的限制。他们都在
追求写实、追求形式,但这其中也有例外,如原始维纳斯,便有了主观上夸张。这便是
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也就是精神战胜了形式,在矛盾斗争中艺术有了发展。
有一些现象的本质并不复杂,甚至比现象本身还要简单,在精神和形式之中,两者总是
一直存在的,因为艺术的主体是人,人就一定会有思想,也就是精神。同时,精神要成
为艺术,一定要有表现和寄托的形式在这其中一种被推向及至时,也就是一种不平衡的
状态。在这种时候另一种便会蓬勃的发展,超越前者走向及至。同时后者的发展,也就
为前者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于是循环往复,这在原始社会以后的艺术发展中更加明显。
当欧洲进入了奴隶社会后,人们在技术方面有了巨大的突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
期的许多非常具像的作品。如掷铁饼者、荷矛盾、垂死的高卢人以及傍贝城壁画。在这
里,形式被推到了一个及至,于是在些基础上,作品所表现的精神的成份越来越多。人
们用原有的形势,在原有的简单的精神推动下形成的形式,来表现更高一层的精神。各
种神像和建筑是其主要代表。
东西方世界在社会意识形式转化的时间上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东西方在奴隶制经济的基
础上所产生的形势的发展程度机差甚远,这也便是西方艺术在写实技术方面,高于东方
的原因之一;在西方环境提供了更长时间来研究具像写实的形式。当然,这并非根本原
因,但也是不可缺少的。
对于封建制度下的东西方艺术在今天有着不同的地位,欧洲的中世纪被称为艺术的黑暗
时代,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能够,适应这一时期人类精神的形式但在这一时期,形
式始终未能超越精神直到文艺复兴。东方的封建艺术较西方而言有这较充欲的发展时间
和机遇,同时,在东方不存在封建适应后的艺术形式,所以如今常有人把中国画视中国
不可变的艺术形式是错误的,假设没有西画的影响,国画会像欧洲中世纪的艺术品一样
被放入博物馆,仅供后人欣赏。文艺复兴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形式是并非凭空而生的
,当精神到形式的限制,或是精神本身受到了禁锢、总会有人为此而思考,而后有了更
多的人思考,艺术大师便是最早的开始思考的人。社会思朝的形成是一个慢长的过程,
就像商鞅看不到封建王朝的建立,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也不可能看到新的艺术时代,甚
至他们自身也不知道他们在想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会有何去向,但他们想了,所以
影响了巨人。艺术的形式在这其诞生,也就是形式是源于精神的形式是要适应精神发展
的,这是,精神不仅仅是艺术家的思想,甚至可以说它一定不是艺术家的思想,这些思
想来源社会的思潮,“意识形态”这个词。说实话,我不太爱用它总是有一股政治的气
息。但是这是我又不能逃避,没有一个词可以代替它,意识形态对于精神确有决定懂的
作用。但这种作用在艺术中的表现有着至后性,因为在思想未成为思潮之前,已经在艺
术中有所反应,奇怪的是这种反应一般不先表现为精神,而首先是形式。这方面如果只
是从绘画中孤立的去看,是无法解的,但是,如果放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就可以理解了
。精神直接联系社会,又因为艺术中的精神相对的超前于社会,所以艺术的精神往往同
主流相抵触。所以艺术家也常被视为另类。为了生存,在新思潮到来之前,艺术家只能
将其精神隐于形式之后。
在文艺复兴之中,艺术家们绘画的内容与中世纪的没有什么两样。但我们一定不会赞颂
画的内容,我们看到的是它的形式,而我们真正欣赏的是形式后藏着的精神。这种精神
作为它的缔造者,自己可能不能明确的表述出来,他是至身其外的人有的却能看的很清
楚。
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统制工具是思想,方式是把人与其现实隔决。这在东西方是一样
的,所以形成了不具像的形式,这也是中国画今天不能在中国成为主流的原因,它的基
础和环境已经不存在了。
文艺复兴中的艺术家的伟大就在于他确立了古典主义的具像写实画法,这种形式的背后
隐藏的精神便是将人的视觉转向真实的世界,让真实进入人的思想之中,这便是艺术的
伟大。
从文艺复兴到新古典主义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发展。但基本上是一脉相承只是在精神上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主流。在精神的不断对抗中,形式不断前进,并渐渐变的次要,在这
一漫长的时间段内,不同的流派,出现、消亡、有的先进、有的落后、却看能够打破文
艺复兴时创造的形式,一些在形式上有过独到解的人也都未能引领一个时代。
新的对抗出现在19世纪,这是发生了三次重大的艺术革命这也是有史以来精神与形式最
大,最激烈的一次冲突。
三次艺术革命表面上是独立的,实际上是同一种精神下形式的三次大的飞跃。这三次飞
跃的动力是来自于艺术之外的,准确的说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的,其中主
要的有现代色彩学理论的诞生,包括,色环、光谱的确立,照相机的出现和新的绘画工
具的发明……。
三次艺术革命发生在近代,但是仍不能摆脱保守实力的影响。当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
发生矛盾的时期,德拉克洛瓦不得不将自己的精神隐藏起来,园新古典主的安格尔进行
形式的对抗,不过我们仍可以从他的形式中看到他的精神,一种被束缚着的精神,痛苦
的争扎。
这种矛盾,斗争到了第二次艺术革命时期变成真正的精神的冲突,他们用艺术对现实进
行批判,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艺术家受到政治破害的现象。
第三次艺术革命被世人所熟知和赞颂,新的理论和工具使第二次艺术革命后的艺术家有
了更好的构通现实的手段。他们继续在现实中绘画完全的用形式来表现自己的精神,在
这里,形式得到有史以来最大的胜利,既便在今日,印象派绘画形式仍被视为具像写实
的最高境界。
新印象主义一样是发展形式,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新的思维,可不同的是他的影响要小的
多。它仅仅的成了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法而存在,虽然这种手法更具科学性。
自后印象主义到今日的艺术发展虽然有很大的变化,但是也同17、18世纪的艺术一样是
一种较稳定的状态,不同的是,这时是精神的平衡和发展,同时形式在飞跃的发展更叠
和变化,精神是这个时期的主题,这时的精神同三次艺术革命时一样多以形式表现,也
正是如此,今日的艺术中有太多虚假的形式,它们不能包含这个时期的精神。与三次不
同的是这对精神占具主导与之适应。
这个时代我们的精神在慢的发展,走向及至,这正是形式将会大发展的前兆,这当然有
待了科学界的发展,我们不能完全自己操作,我们只需准备,为新的精神与形式所劳作
。
精神与形式的斗争存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基础之上,艺术界的每一重大变革无不与经济的
发展有关。由其是科学理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文艺复兴时期,正是生产力形态,生
产方式转变的时期,三次艺术革命也同欧洲的一二次科技革命、欧洲不革命不谋而合,
而这种物质的影响也只有作用于精神或形式时才会起作用。这可能是所有艺术家不愿听
到的法论,因为如此便失去了自由,失去了主载的地位。
当我在错纵复杂的现象中发觉这一关系时,我也感到了痛心,我的生命将在被限定的范
围内得到自由。但这至少也指出了方向,不至我们的眼前是无限的空白。
--
FROM 166.111.4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