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里的旗袍风情
服装是最具时代特征的。
你可以忘却流年里纷乱的故事,去无法忘记它流传下来
的美丽;景是昔日的景,人却非昔日的人了。迈着现代的步
子,偶尔穿上华丽的旗袍,揣摩一下祖母们的心事。要的其
实是一种美,一种女人骨子里温婉妩媚的觉醒。二十世纪的
在工作与情惑的压力冲击之下的女人们,难免有这种被虚荣
姣宠,被骄傲体贴,又保有优雅委婉的愿望。旗袍是了结这
种愿望的最好道具。
如今的女性因拿涅不了这样的分寸,才更想要穿上这样
的旗袍,昔日繁华里没落的美,似乎有点让现代的女人们感
叹,然后生出幻想与渴望,在一夜之间被一部《花样年华》
点燃。
旗袍一身一身地换。衣服似乎是不足挂齿的小事。刘备
说过这样的话:"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可是女人却终
究做不到"丈夫如衣服"的地步。旗袍从衣领正中,顺延至左
前襟,再到腋下,一直到腰部,有着无数大大小小繁琐不尽
的扣-装饰性的美丽的盘扣,还有许许多多的揿扣。一道扣
就是女人的一道心思,一道扣就是一道伦常。穿一遭旗袍往
往要费很多时间,从衣领到腰部一路扣过去,细细地扣住那
些盘扣,揿扣,仪式一般,一道一道,扣住自己细密的心思
,守住对丈夫绵绵的恩爱和情意。影片中的苏小姐在拿梁朝
伟演的周先生演练时,幽怨的追问"告诉我,你是不是外面有
女人了?"这是电影《花样年华》里所述的故事。女主角苏丽
珍的扮演者张曼玉将所有的感触凝成一句话:“穿上旗袍帮我
入戏,帮我找到人物的感觉。”而美术指导张淑平则为影片精
心挑选了旗袍的面料,并请来了八十高龄的裁缝师傅为张曼玉
度身定制。要知道,这些面料全属张淑平私人珍藏,市面上根
本找不到,真正是“用一块,少一块,剪一块,没一块。”导演
不惜工本的打造这些旗袍,有不惜余力的用这二十七套变换花
样的旗袍演绎一段如梦的旧事,一席旗袍,把个上海女人复杂
的内心世界勾勒的分豪毕现。一切由一件旗袍的五彩变幻做内
心的展示。导演王家卫说,张曼玉是用她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语
言,而紧裹身体的各款旗袍,便成了这段故事讲述者的背景,
点缀,传声器和陪衬物。
片中的旗袍有着各样花色。鲜亮的,有彩的大花,明黄
的大花,细碎的撒花,旋转的彩条,还有的流丽就如泼墨画;
素雅的,有白底上蓝色的花枝,暗蓝格的,暗彩条的;纯然一
色的,有最亮眼的翠绿,薄纱质地的银灰,还有那充满欲望与
诱惑的火红。花色是这样多。一例是高高硬硬的圆筒领,一点
点袖或无袖,衣身过膝但不及脚踝,紧紧的妥帖的裹住张曼玉
的好身材。片中高高的圆筒式的衣领曾流行于二三十年代的旧
上海,在张爱玲的"更衣记"中有一段对于这种衣领洋洋洒洒的
论述:"这种衣领根本不可恕。可是它象征了十年前那种理智化
的淫逸的空气--直挺挺的衣领远远隔开了女神似的头与下面的
丰柔肉身。这儿有讽刺,有绝望后的狂笑。"张爱玲对人性看的
太透太入骨,说起话来一句是一句,不留一点余地。而不可否认
,片中的旗袍也确着意的给人一种性感的印象-那典雅与矜持中
隐隐的流露的风情。
说到这里,似乎也不可不提香港与上海这两个城市的渊源。
早在上个世纪初,两个城市之间商贸往来频繁,文化风气上相
互渗透。就拿时装来说,两地竞相模仿,气味相投。若出了什
么破格的新式样,两地的女人先不由分说穿上身,然后上海人
便说是香港发起的,而香港人又说是从上海传来的,相互推诿
,不敢负责。解放上海政权更迭时,大批的上海富商移民香港
,那时香港的中上阶层,大多是上海来的(影片中张曼玉饰演
的陈太太的家庭,既是来自上海。而他们的房东,根本就是讲
上海话的。--"大家上海人嘛"。房东在他们搬进去的第一天这
么说。)这就是为什么影片总时时给我是在上海的错觉了。这
也是为什么几年前在看完"半生缘"后一位朋友对我感慨,"旧
上海的流风遗韵,也只有香港的片子才能捕捉到一些了。
翻开奶奶的相册,但见奶奶穿着土林布的旗袍隐现流畅的
曲线,细眉细眼仿佛诉说着另一种情怀。讲起来那个时代的女
人,多半是善良柔顺的,还有一点点骄傲,虚荣,命运多种,
内心的不满与叛逆却从不轻易张扬。旗袍象是最能代表那个时
代的女性,含蓄的骄傲着,谦逊的张扬着,连矜持都那么妥帖
。女人们在花样年华里的妩媚多姿,透过这一衫一裙流露出来。
旗袍热是这两年怀旧热的产物,但由于茶坊,酒楼里的服务小
姐穿多了,又仅限于结婚,晚会穿着,平时穿总感觉有点不伦
不类,何况式样也不外乎那么几种,面料又过于富丽堂皇,让
人心虽爱却穿不得。因为不满,总生期待。镶着貂皮的旗袍面
世了,前凸后露的性感式出台了,各种改良创新的旗袍让现代
女性浅尝温婉后,又保有野性的妩媚,甚是别致。所以去年开
始旗袍上街变成了一道风景。
那个穿旗袍的年代毕竟逝去了。现今的女人,也不是不可
以偶尔在一些装模做样的场合重温一下旧梦。但那家常穿着旗
袍谈笑风生,那连出去买一碗云吞面都要穿着美丽的旗袍款款
而行的年代毕竟是一去不回了。旗袍最本色的美丽,风华,风
情,与风致,已经永远的留在了那个逝去的古典年代。如今市
面上卖的旗袍,拿大陆的来说,别的也不用说了,即使是比较
好的牌子如"木真了","格格"也是凋敝的可以了。价钱都是极
贵的,设计却捉襟见肘。不是华丽红火的过分,就是格式化的
呆板无生气。要寻一件雅致的旗袍,那是难之又难的事情。
《花样年华》带给我们服装界,带给我们大众的也许不仅
仅是一种美好的视觉感受,不仅仅是旗袍的再度流行。值的深
思的是世纪初的女性至少还穿出了我们自己民族的特色,展示
了我们国家传统女性的丝毫不逊于西方的万种风情。然而几十
年过去后,我们不但连外国的服装没有抄袭好,自己的服装竟
也糟蹋的一塌糊涂。
那个时代都已经逝去了,又在这如今的街市上寻找些什么呢?
影片中曾有一段无声的字幕: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
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
都不存在了。
那么作为我们做服装设计的,是不是应当深思反省一下了……
2002.6.25
--
FROM 166.111.10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