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转载自 ShowInfo 讨论区 】
发信人: eth (et), 信区: ShowInfo
标 题: 影·《九三年》(转自BLOG)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Apr 24 12:36:53 2004), 站内
发信人: wizard (wizard.mysmth.net), 信区: Drama
标 题: 影·《九三年》(转自BLOG)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Apr 24 00:07:43 2004), 站内
【以下文章转自 wizard 的BLOG:照相本子】
BLOG地址:
http://www.smth.edu.cn/pc/index.php?id=wizard日志地址:
http://www.smth.edu.cn/pc/pccon.php?id=1149&nid=24848&s=all 影·《九三年》
晚上看了国话的《九三年》,我对话剧本身是外行,讲不出太多评论,讲一讲这出话剧与原著之间的一些区别吧。
在原著里,郭文、朗德纳克、西穆尔登三个人各自的主张有重叠也有对立,形成了一个紧张的三角关系,但是在这出话剧里,这个三角关系却被削去了一角,西穆尔登显得有些弱势,最后在郭文面前显得几乎无言可对。郭文和朗德纳克都各自有一长段独白来阐述自我主张,非常具有感染力,而西穆尔登却在监狱中那么轻易的就被郭文征服,这使得整部剧的张力减少了许多。
原著中他那句名言“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中,仁慈可能成为卖国的一种形式”也不见踪影,这是多麽重要的一句话,我甚至认为他可以凭借这句话在郭文面前牢牢站稳脚跟而不必退缩。
雨果怎样看待这个三角关系?怎样看待郭文和西穆尔登之间的冲突?我想他绝没有很明显的倒向郭文那一边,他也是矛盾的,事实上这一冲突并没有能够胜出的一方,法国大革命的是是非非谈了两百多年,在是非对错上从来都没有什么定论,雨果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描述出了这种冲突,但并没有给出盖棺之论。但是在这出话剧中,很明显郭文大获全胜,形成一边倒的局面,这比起原著中的尖锐对立,思想性就弱了许多。
公安委员会三巨头的那场辩驳在原著中写的是非常精彩的,三个人都雄辩滔滔,大段大段的激辨,我看原书这一段时有热血沸腾的感觉。但是在舞台上这一出给人的感觉一般,三个人间的冲突表现的还不够尖锐,也许是因为话剧时间太短,不能在这三个人身上花费太多时间,但是这个简化实在是个遗憾。演员方面,马拉表现还可以,有一段台词说得相当有气概,但是演罗伯斯比尔的那个显得太差了点,说话丝毫没有底气,如业余水平一般。
挑了许多毛病,不过整体上讲这出戏还是相当不错的,舞台灯光造型服装都不错,我喜欢有一段那个妇人领着三个孩子停在舞台中央,打出波浪形的灯光,背景是蓝色灯光,看上去非常美丽。
另外有些遗憾的是坐在楼上隔得比较远,这几个演员说起话来为追求那种激烈的效果,语速又都很快,所以常有听不清的地方,不知是演员台词的功夫问题还是距离问题。
--
FROM 166.111.177.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