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届法国巴黎创意服装设计大赛:会“做”面料才是真功夫
eChinatex讯:参赛者仅限“象牙塔”——各国高等服装院校的高班在读学生、研究生;
仅“精英”院校方有提名资格——能代表该国院校中最高设计水准,一个国家只可有一
个院校入选;艺术高于一切——无论国大国小,不管国力强弱,一律以艺取人,够格方
可入围。要求作品语言高度浓缩、精炼——围绕主题每人限用一件作品“说话”;每个
国家最多十人参赛,举办地为法国卢浮宫——欧洲的文化中心、艺术宝库,巴黎时装周
等时尚界著名盛会的举办地……
——这就是法国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师大赛,一个享有同类赛事至高荣誉的、名副其实的
——“塔尖”的较量。
就在年初,头顶光环一路走来的第19届巴黎大赛降下了帷幕,作为仅有的11个参赛
国团体之一的中国服装院校精英代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系,携实力强劲的
选手参加大赛,却不无遗憾地与大奖擦肩而过。尽管我们的作品备受瞩目,吸引他国选
手络绎前来观摩、学习;尽管我们的色彩感觉到位,整体造型设计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尽管很多人包括组委会的一些工作人员都认为我们极有可能摘取桂冠,然而——最后的
桂冠依然旁落。我们到底输在哪里?带队教师、系主任刘元风教授一语中的:我们输在
面料应用上、面料的重组再创造上。
大赛亮点: 把面料整得“面目全非”
第19届法国巴黎创意服装设计大赛主题为“时尚·色彩·材料”,与以往主题限定为
具体的内容如日装、晚装、水上旅游等不同的是,这一次相对来讲范围比较宽展,带有
一种更强的设计师把握主题的延伸性,给设计者更多开拓思路发挥自己设计水平及风格
的余地,目的很明确,就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尤其是那种前瞻性的思维。我国的参赛院
校——清华美院染服系主任、带队教师刘元风教授认为,本次参赛作品在造型上没有多
少突破,突破点主要集中在对材料的应用上,对面料本身的创意性重组再造是本次大赛
的最大亮点。归纳下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材料的肌理再造。比方说针织、梭织材
料,在这个面料本身肌理基础上改变它的肌理。例如针织面料,从这个纹里头出来几针
那个纹里头再出来几针,把它们连上,使它凹凸起来,整个面料都这么处理,就改变了
原有的肌理感觉,产生了一种新的面貌:立体的,或者是有规律,或者没规律。虽然还
是原来的东西,但表达出来的却是另一种审美的感觉,这一点在参赛选手的作品中非常
突出。二是相关面料的重新组合。比如说把梭织和针织连起来,把皮革和梭织、皮革和
毛皮组合在一起等。把皮革和皮毛进行组合,虽然都是皮草类,但皮子本身是亮的光泽,
皮毛是毛茸茸的、比较厚重的感觉,两者组合起来,就有一种新鲜感,虽然颜色比较相
近,但却产生了另外一种面貌和外观效果。第三点也是最主要一点,就是利用各种装饰
手法来改变面料的外观效果。比如说绣,这次绣的运用在各国参赛选手中是大量的,应
该说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中国的刺绣。有平绣、乱针绣、十字绣等等,还有的在绣中穿
着云母片、珠子等,使它看起来很立体。另外是补花,即在这上面再补另外一种面料,
用边锁上,绣花;或者把面料剪成不规则的图案,重新钉在衣服上;还有的把皮子剪成
条镶在衣服上等等,不一而足。
就地取材、物尽其用 方显真材本色
“客观地讲,我们今年的作品,从大的造型、整体感觉上相当不错,各方面反映也相当
好,但为何没拿大奖呢?反思结果是,我们输在了对材料的应用上。不能就布论布,而
要从新的认识面料认识设计的角度来考虑再创造。这一点国际上已经走在我们前面了。
“每次比赛我们的学生都抱怨,没有面料,国内面料可选择余地太小,不像国外。其实
不止学生,我们国内的很多企业和设计师也都这么抱怨,很多人就直接跑到国外来买料
子了。这次我们也转了国外的面料市场,公平地讲,品种肯定要比我们丰富,但我看也
丰富不到哪儿去。关键是就看我们怎么用,这是最主要一点,我们现在有的材料完全可
以进行再造,可以自己动手来改变面料的组织以及外观感觉。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那
就无所谓面料的丰富与否,完全看你这个设计者对面料的理解程度和驾驭程度,即使是
一块普通的面料,你很深入地理解他,从设计角度出发,改变它,就会获得一种很新鲜
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你真正的设计水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
强化学生这种面料再造意识。“其实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和设计师开始进行面料的再设
计,比如说去年12月底的国际时装周上一些设计师的尝试,但总的来说挖掘的深度还
不够,尚处在一种比较表面的浅的层次上,感觉比较愣,不符合艺术的基本法则,距离
国外的设计水准还差得很远。但这毕竟是未来服装设计的重要走向,国外设计大师已经
这样在走,而在对造型方面的探索不会有太大突破的情况上,我们必然也会这样走。”
创意性面料设计是否中看不中用
这些五花八门的设计手法虽然新颖,可以说把面料的文章做得很足,但是不是也就仅限
于参赛服装这么用,虽为前瞻性设计,但它跟现实生活中的服装到底有何联系?对此,
刘元风认为:“以前我们自己包括学生也都有这样的疑问,这种艺术手法表现出的服装
在现实中根本是没法穿出去的。但是当我看到那些时装设计大师店里挂的那些高级时装
和成衣时,所有疑问就迎刃而解,因为所有的面料表现及设计手法都在那些衣服中有体
现,只不过用得不是那么夸张,很含蓄。”“举例说,我曾仔细地看过迪奥的一件针织
小毛衣,他就用大的针脚上刺绣云母片作装饰,用的是同色系的线,线的质感是一样的,
好像就是从面料里抽出一根线来往上钉的;还有那些云母片,发布会上的衣服是立着钉
的,显得比较立体,但在成衣则是倒着钉,摞着一个一个钉,不那么夸张,很含蓄,但
用的却是同样的手法。再比如说日本的三宅一生,发布会上他的衣服是料子是一个大尖
褶又一个大褶,但是他的成衣也是那个褶,却很实用化,衬衫就是衬衫,小外套也是,
都是一个概念。“这就给我们引出了一个课题:面料的重组利用以及造型的创意设计应
该怎样实用化的问题,如何把握这个度,怎样才能和你的风格一致,又感觉比较新鲜,
比较实用,让人感觉能穿出去,这个文章的确很难做,把这个关系处理好非常不容易。
现在我们也能看到很多评论,说我们的设计师的发布会和他店里卖的东西是两回事,其
根本原因还在于设计师本身没有从概念和现实的角度来理解设计。整体概念和装饰手法
可以是一样的,但就看你怎么用,在发布会上怎么用,在实用成衣上怎么用,这一点对
于设计师,特别是那些就业经验不太丰富的年轻设计师们尤显重要,我们的媒体及各相
关方面都应做相应的引导。”
--
修改:coco90 FROM 166.111.38.65
FROM 166.111.3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