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tpuff (木马), 信区: Brush_Art
标 题: 徐复观与《中国艺术精神》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02月16日12:37:44 星期天) , 站内信件
“在我的生命史中,虽一无成就,但在政治与学术上,尚不曾有过阿谀的言行。而过去所
写
的政论文章,从某一方面说,乃是为今日普天下的人伸冤。十年来所写的学术文章,则是
为
三千年中的圣贤、文学家、艺术家,伸冤雪耻。这部书中,也有一部分是如此。”(徐复观
)
徐复观与《中国艺术精神》
■书评 □李维武(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
在现代新儒学大师徐复观的诸多著述中,《中国艺术精神》可谓是一部影响最大的书
。
该书自1966年由台湾中央书局出版以来,先后在海峡两岸多次刊行。仅该书中国大陆版本
,
首先有春风文艺出版社的1987年版,现在又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2001年12月版;即将
由
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笔者所编五卷本《徐复观文集》,也收录了该书。对中国大陆的读
者
来说,《中国艺术精神》是最先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徐著,同时也是在中国大陆版本最多的
徐
著。在那批被称作“港台新儒家”的人物中,像这样一部书在大陆由多家出版社先后出版
的
现象,恐怕亦为仅见。无疑,这本身就从一个方面证明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力。
《中国艺术精神》的深远影响力,在于它的自身的思想性及其这种思想性所体现的作
者
的生命的跃动。正是徐复观的生命的跃动及由此而焕发出的思想性,使得“中国艺术精神
”
经过该书的阐释而鲜明地凸显出来。
本书通过儒道两家艺术精神的比较,凸出了庄子的艺术精神。徐复观认为,中国人在
艺
术精神上的诸多区别,如果穷究到底,可以概括为孔子和庄子所显出的两个典型。由孔子
所
显发出的儒家艺术精神,是道德与艺术合一的性格;由孔门通过音乐所呈现出的为人生而
艺
术的最高境界,即是善与美的彻底谐和统一的最高境界。由庄子所显发出的道家艺术精神
,
则是彻底的纯艺术的性格;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上是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中国历
史
上的画家及画论家,常常在若有意若无意之中,在不同的程度上,契会到这一点。正是这
样
,在《中国艺术精神》全书30万字中,徐复观以第二章《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庄
子
的再发现》近6万字的篇幅,对庄子的艺术精神进行了深入细微的疏释阐发。可以说,这是
《
中国艺术精神》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一章,也是徐复观阐释中国艺术精神的画龙点睛之笔
。
在这里,体现了一位现代儒者的开阔心胸。对于中国文化的不同思想传统,徐复观没有什
么
门户之见,更不搞什么党同伐异,而是采取了一种融汇诸家、吸其所长的开放态度。
在人物画与山水画之间,凸出了山水画对中国艺术精神发展的意义。徐复观指出,庄
子
的艺术精神对中国艺术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绘画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
中
国艺术精神》中,他通过对中国思想史和中国绘画史圆融于一体的考察,对此作了深入的
论
析。在他看来,中国的绘画包括人物画和山水画两大类。人物画的艺术的自觉,是由庄学
所
启发出来的;自然山水成为绘画的题材,由绘画而将山水、自然加以美化艺术化,更是由
庄
学所启发出来的。最能直接、深刻、鲜明地体现庄子的艺术精神的,是中国的山水画。因
为
庄子的艺术精神,其本质是追求精神的自由;这种对自由的追求,是难以在充满污浊的人
间
社会实现的。庄子尽管为使人能安住于人间社会费尽了苦心,但最后仍不得不归结于无用
之
用,而无用之用只有遗世而独立、即只有生活在自然世界中才可能做到。自然山水是未受
人
间污染的世界,其形相又深远嵯峨,易于引发人的想像力,也易于安放人的想像力,因而
最
适合体现庄子对精神的自由的追求,遂成为审美的对象、绘画的对象。这就使得中国画由
重
人物而转向重山水,并于宋代后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可以说,只有当中国艺术走向自然
、
归于山水时,庄子的艺术精神也才真正得以落实。因此,中国山水画所追求和呈现的不是
一
种纯粹的自然景观,而实际是人的生命存在,是人的生命跃动,是人对精神自由的一种追
求
。正是这种生命存在、生命跃动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赋予了山水画中的山水林木之美,
成
就了中国的山水画。在这里,徐复观对于中国绘画、特别是对于中国山水画的深刻底蕴,
作
了独具慧眼的阐发。
另外本书通过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现代绘画的比较,揭示了中国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的
生命力。徐复观指出,中国艺术精神的这种寄意自然、玄远淡泊的境界,无疑与现代高度
工
业化的社会以及由之而来的激烈的竞争、变化,处于两极对立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庄
子
的艺术精神及其中国山水画,在现时代就失却了实际的意义,仅仅只能作为思想史和艺术
史
上的古董。这是因为,艺术作为对社会的、对时代的反映,常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向:一种
是
“顺承性的反映”,另一种是“反省性的反映”。“顺承性的反映”,对于它所反映的现
实
会发生推动、助成的作用;因而它的意义,常决定于被反映的现实的意义。现代高度发达
的
科技文明和工业社会,带来了竞争、争斗、异化,现代人类处于孤独、焦虑、绝望的精神
状
态。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的现代派绘画尽管新奇、多变,但所表现的,只是一群感触锐敏
的
人,感触到时代的绝望、个人的绝望。这种艺术对于痛苦中的现代人类来说,只能是火上
加
油,愈感困顿。“反省性的反映”,会对它所反映的现实发生批判的作用;因而它的意义
,
则在于对于它所反映的现实的超越。中国的山水画,是在长期专制政治的压迫下,在一般
士
大夫的利欲薰心的现实下,想由人间世超越到自然界中去,以获得精神的自由、保持精神
的
纯洁、恢复生命的疲困的产物,是这种“反省性的反映”的代表。与西方的现代派绘画不
同
,中国画、特别是中国的山水画,所呈现的冲融淡定、物我皆忘的和平境界,能像炎热时
的
清凉饮料一样,给躁动不安的现代人类注入平静、安定、谐和的因素。徐复观颇有感慨地
说
:“专制政治今后可能没有了;但由机械、社团组织、工业合理化等而来的精神自由的丧
失
,及生活的枯燥、单调,乃至竞争、变化的剧烈,人类还是需要火上加油性质的艺术呢?
还
是需要炎暑中的清凉饮料性质的艺术呢?我想,假使现代人能欣赏到中国的山水画,对于
由
过度紧张而来的精神病患者,或者会发生更大的意义。”在徐复观看来,中国的山水画就
是
一支对“现代文化的病痛”具有很好疗效的“镇痛剂”。因此,中国艺术精神及其所成就
的
中国山水画,不仅具有历史的意义,而且具有现代的和将来的意义。
对于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人,对于要深入了解徐复观其人其学的人,《中国艺
术
精神》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当笔者完成这篇短文时,已是2002年4月1日凌晨。二十年前的今天,徐复观逝世于台
湾
。尽管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后再也未回过故土,但他却把包括《中国艺术精神》在内的一
大
批著述及其由这些著述所体现的思想留给了海峡两岸的中国人。《中国艺术精神》在祖国
大
陆的一再出版,正是对徐先生在天之灵的告慰。
(“本期人物:徐复观”参考资料的收集得到了徐武军先生、李维武先生、陈丽菲女士
的
鼎力协助,特此致谢。)
他是作为一个中国哲学史家、思想史家来观察研究中国传统的艺术与美学理论。这是
他
的美学思想的特点,也是他的特殊贡献之所在。——刘纲纪
《中国艺术精神》不是分门别类,一一罗列,逐步归纳,最后达到精神,而是直抵精
神
,然后站在精神的高台上,放眼整个绘画史的山山水水,使远近浓淡、迂回曲折、形态走
势
尽收眼底。——张法《中国艺术精神》前两章论孔子与庄子的艺术精神,提出中国艺术精
神
的两个典型:由孔子所显出的“仁与音乐合一”的典型(道德与艺术的终极统一);由庄子
“
心斋”、“坐忘”功夫所体现出的纯艺术精神。
其余八章专门论画,其论释“气韵生动”,讨论“魏晋玄学与山水画之兴起”、“唐
代
山水画之发展及其画论”、“殷浩之笔法记与山水决”、“逸格地位之奠定”、“郭熙的
林
泉高致”,以及“宋代的文人画论”与“环绕南北宗之问题”,皆能在宏大处着眼,于深
细
处着力。附论七篇关于张大千、“兰亭争论”的文章也识见超卓,非比一般。
本书曾于1987年在大陆出版,适逢“美学热”,出版后没多久即告罄。其实当时书有
很
多疏漏和校勘错误,而现在这个版本经由专家校对,内容、版本均属上乘,无论从收藏或
阅
读的角度,本书都可算作上上之选。
--
FROM 166.111.10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