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usiq (千壑松风), 信区: Art
标 题: 波普艺术(Pop art)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03月03日16:12:50 星期一) , 站内信件
波普艺术(Pop art)
第一件真正的波普艺术作品由汉弥顿(Richard Hamilton)所制作。那是用拼贴(Co
ll
age)的技法所完成的作品,取名为“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变成如此的不同、如此的有魅力
?”(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s So Different, So Appealing?)。
参加了1956年在白色教堂艺廊所举行的“明日”(This isTomorrow)美展。其大小不到一
尺四方,天花板是以月球表面的照片黏贴而成。阶梯上有一女工用吸尘器正在扫地,沙发
上躺着一个裸妇,墙壁上有一古肖像画和现代化的海报并贴在一起,房间里充满了电视机
、录音机等美国式家具。室内中央站了一位健美先生,右手执了一巨大的棒棒糖,上面贴
了“PoP”三个字,因此有人总以为波普艺术之名是从这里来的。波普艺术首次对英国民众
的大冲击是,1961年举办的“当代青年艺展”(Young Contemporary Exhibition)。有霍
克尼(David Hockney)、波修尔(Derek Boshier)、琼斯(Alien Jones)、菲力普(P
eter Phillips)和基塔伊(R.B.Kitaj)等人参加,并在此画展里建立了他们的地位。同
年布雷克(Peter Blake)也在当代艺术学院举办了他的第一次波普艺术展。
美国的波普艺术发展很不容易明确的叙述,它可说是从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
io
nism)慢慢地蜕变出来的。美国的波普艺术家日后回忆说,抽象表现主义的泰斗德库宁(
Wi
llem de Kooning),对他们的艺术有很大的影响。.1955年就波普艺术来说,可能是很重
要
的一年,因为罗逊柏格(Robert Rauschenberg)和强斯(Jasper Johns)在纽约艺坛现。
1958年强斯在纽约举行了第一次个展,艺评家史坦柏格(Leo Steinberg)当时叙述了他的
反感:“据我的看法,好象把德库宁和克莱因(Yves Klein)的画,放进林布兰与乔托(
Giotto)的锅内,把他们熔为一炉,一切都同样地成为幻像的绘画。”可是不管先驱者之
努力,由上述的情形看来,纽约艺坛在1961年初之前,诚然尚未受到波普艺术的全面冲击
。
波普艺术刚出现在美国的头五年间,并不受欢迎,由于多多少少受到压制,几乎成为一种
地
下的运动。然而当它卷土重来时,竟带着反抗之意,很猛烈的向抽象表现主义提出挑战。
阿
迈亚(Mario Amayo)在其著作“波普艺术”里,叙述了当时的情形:“这一批新画家,好
象将美国的一切艺术成就,一下子从窗门把它踢出去”。抽象表现主义的艺评家罗森柏格
(Harold Rosenberg),几乎虐杀了这一个新运动,他有一严苛的批评:“与抽象表现主
义比较
,它唯一的好处,就是因为这种虚像艺术较容易做出来。直到用尽为止,他们只是反复地
使
用它的修辞而已。”然而,不管罗森柏格的怀疑和反对,波普艺术在媒体上可说是成功的
,
它受到民众的欢迎,收藏家也接纳它了。就在短暂的时间里,主要的波普艺术家建立了他
的
地位,甚至致富。<br><br>波普艺术在短暂的期间能获得胜利,事实上有它深厚的社会背
景
。因为战后的现代艺术是逃避都市文明的压力,反对那机械化、非人性的消费文化。如抽
象
表现主义艺术,则为一明显的例子。然而波普艺术是面对他们所生活的大众文化,而把他
们
所看、所知的生活环境,以大家所熟悉的形象表示出来,当然民众较能了解这一种具象的
艺
术。尤其美国是大众文化、都市文明的大本营,就连英国波普艺术家所表现之内涵,与其
在
英国,还不如在美国更能寻觅得到,所以波普艺术可以说在英国萌芽,而在美国得到发展
与
成功。它不能像新达达的艺术运动那样普及全球,相反地,局限于英国和美国两地的一种
新
具象艺术。
波普艺术所欲表现的是大众文化,所以要了解波普艺术之前必须探讨何谓“大众文化”。
所
谓“大众文化”是工业革命以及其后一系列科技革命的产物,是把流行、民主和机器结合
为
一体的一种文化。机器文明为了继续生存,必须制造低成本的产品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
然
而这种齐一化的大量生产物,若想推销就必须藉重大众传播(电视、报纸、印刷物等)之
力
量,才能普及于全民;有效的大众传播广告手法则以新奇、活泼、性感等内容来刺激民众
之
注意力,进而引起他们的消费欲。当一切事物如打字机、吸尘器、电话、电视等被编入放
大
众传播媒体时,它们就成为一抽象的视觉概念而已。波普艺术所追求者乃是一些消费文明
、
都市文化的这种现象,积极的把大众化、低成本、大量生产的物品,以及年轻、机智、性
感
、大企业化的大众传播影像做为题材来表现。
由此可见,波普艺术是对现代文化抱着肯定的态度,并且乐意跟它亲近;换一句话说,它
是
对现代文化的一种思考。只要捉住大众文化的内涵就好,至于要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则悉
听
尊便,所以波普艺术并没有一定的样式。例如沃霍尔(Andy Warhol)喜欢把海报或杂志的
广告放大,直接印刷在画布上。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更喜欢把漫画等现成影
像(Ready Madelmage)放大,而用类似印刷效果的网点或条纹表现出。欧登柏格(Claes
Oldenburg)喜欢把实物(如汉堡、巧克力)用布或石膏翻制,并在此巨大的作品上赋形
。卫塞尔曼(Tom Wesselmann)喜欢把在广告里常见的裸妇绘制到画布上,并配上浴室或
家具等,做出“结合绘画”(Combine Painting)的效果。波普雏刻家席格尔(George S
egal)以石膏直接从人体翻制,把此白色的人体像与日常生活的实物配置在一起,表示出
都市生活的倦怠感等。
--
FROM 166.111.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