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angchen (相信 ), 信区: Art
标 题: 波普尔谈音乐和艺术(5)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3年03月02日17:12:49 星期天),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t 讨论区 】
【 原文由 bugbug 所发表 】
关于音乐及其一些艺术理论问题
卡尔·波普尔
来源:音乐阵线
我认为,巴赫想把为了音乐家的更大光荣而制造闹声排除在音乐的终极原因之外
。
鉴于我从巴赫引证的那段话,应该说我已清楚地说明了,我所考虑的差别不是宗教艺
术
和世俗艺术的差别。贝多芬的《D大调弥撒曲》[Mass in D]就说明了这一点。它的题词是
"发
自内心——又可能回到内心"(Vom Herzen-moege es wieder-zn Herzengehen)。还应当
指
出,我对这种差别的强调与音乐的情感内容或感情效果毫不相干。像巴赫的《圣马太受难
》
[St.Matthew Passion]这样戏剧性的清唱剧,描绘了强烈的情感,因而通过共鸣唤起了强
烈
的情感,甚至可能比贝多芬的《D大调弥撒曲》唤起的情感更强烈。无疑,作曲家也体会到
了
这些情感;但是我认为,他所以感受到它们,是因为他所发明的音乐必定对他产生影响(
否
则,他肯定早把它当作败笔而丢弃了),而不是因为他先处于一种激动的心情之中,然后
才
把它表现在音乐中。
巴赫和贝多芬的区别也表现在技巧方面。例如,力度因素(强弱对比)的结构作用是
不
同的。当然,巴赫的作品中是有力度因素的。在协奏曲中,有从合奏到独奏的变化。《圣
马
太受难》中有"巴拉巴姆!"[Barrabam]的喊声。巴赫常常是很富戏剧性的。然而,虽有
力
度上的异峰突起和对比,但它们罕有成为作品结构中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一般说来,过了
几
个相当长的乐段后,却并没有出现过很大的力度对比。可以说,莫扎特也与此相似。但是
,
对贝多芬,例如他的《热情奏鸣曲》[Appas-sionata],就不能这么说,那里力度的对
比
几乎跟和声的对比一样重要。
叔本华说,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人类的一切情感和激情以无数细致的形式表现出来
:
欢乐与悲哀,热爱与憎恨,恐惧与希望,……"他是这样来陈述情感表现与共鸣理论的:"
一
切音乐触动我们心弦的方式……全在于它反映了我们最内在的本质的每一下冲动。"有人认
为
,叔本华的音乐理论和一般艺术理论之所以避免了主观主义(如果有的话),只是因为在
他
看来,"我们最内在的本质"即我们的意志也是客观的,它是客观世界的本质。
现在回过来谈客观主义音乐。我们不要问"是什么?"的问题,而来看看巴赫的《创意
曲
集》[Inventions],以及他在扉页上说的略嫌冗长的话,在那里他清楚地表明,他是为想
要
弹奏钢琴的人们谱写的。他担保说,他们将学会"怎样清楚地弹奏两三个声部……而且弹得
十
分悦耳动听";他们将受到激励去创意,从而"也初次尝到作曲的滋味"。这里音乐是要通过
范
例来学习的。音乐家仿佛是在巴赫的创作室里培养出来的。不仅要求他攻读一门学科,也
鼓
励他运用他自己的音乐思想,并教会他怎样才能清楚而熟练地发挥这些思想。无疑,他的
思
想可能得到发展。在创作中,音乐家可能像科学家一样通过试错法来学习。而且随着不断
地
创作,他的音乐判断力和鉴赏力也会提高,甚至连他的创造性想象力也会更丰富。但是,
这
种长进要靠努力、勤奋和献身于创作的精神;靠对别人作品的敏感;靠自我批评。艺术家
和
他的作品之间始终是一种互惠的交流,而不是单方面的"给予",即纯粹是他的个性在作品
中
的表现。
由以上所述可以明白,我决不是说,伟大的音乐以及一般说来伟大的艺术不会有深刻
的
情感效果。我根本不是说,一个音乐家不会被他创作和演奏的作品深深打动。然而,承认
音
乐有情感效果,当然不等于接受音乐表现主义,那是有关音乐的一种理论(这一理论已导
致
某种音乐实践)。我认为,这是关于人类情感和音乐(以及一般艺术)这两方面关系的错
误
理论。
音乐和人类情感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许多迥然不同的方式来考察。最早的、胚芽状态的
理
论之一是神性灵感说,这种灵感显现在诗人或音乐家神性的狂热或执迷之中。艺术家被一
种
神灵,虽然是一种宽仁的而不是邪恶的神灵迷住了。这一观点的一个经典表述可见诸柏拉
图
的《伊安篇》[Ion]。柏拉图在那里表述的观点是多方面的,包容了几种判然不同的理论
。
实际上,柏拉图的研讨可用来作为系统概述的基础:
(1)诗人或音乐家创作的东西并非他自己的作品,而是来自诸神尤其是缪斯的神意或
启
示。诗人或音乐家仅仅是缪斯的传声筒、神的代言人。"神故意让最平庸的诗人唱出最美妙
的
歌来证明这一点"。
(2)被神灵迷住的艺术家(无论是创作的还是表演的)会激动得发狂,就是说会情绪
亢
奋;而巨他的激动通过共鸣传达给他的听众。(柏拉图把此情形与磁力相比。)
(3)当诗人创作或表演者吟诵时,他深深地(不仅被神而且)被神意例如他描写的场
面
打动,实际上是被迷住了;而在他的听众身上唤起类似的情绪的,不仅是他的激动情绪,
更
是他的作品。
(4)我们必须把通过训练或学习获得的单纯的技巧、技能或"技艺"同神性灵感区别开
来
;只有后者才造就诗人或音乐家。
(本文共8页,请点击翻页继续阅读更加精彩内容)
--
FROM 166.111.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