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5-10-31
--------------------------------------------------------------------------------
在中国美术界,有两大乱的专业,一是书法,二是雕塑。其乱都是因为表现出的社会性,而显现出学术的混乱状,批评的失衡性,发展的大众化。关于雕塑的问题,因为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城市形象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近年来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可是,有些问题并不是因为关注了而能够得到解决,相反,却在关注中不断蔓延。我们的社会系统中确实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说根本就是束手无策。最近,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公布了历时一年多的北京雕塑普查的结果——北京市拥有城市雕塑1836座。其中纪念性的城市雕塑464座,标志性的47座,园林环境雕塑1273座,装饰装置雕塑52座。这之中10米以上的大型城雕作品139座,3米以上至10米的中型作品727座,3米以下的小型作品970座。从材质上看,有石质的672座,不锈钢的499座,铜质的443座,其他材质的222座。在此基础上,公示了经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批准编制的《北京城市雕塑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以上的普查结果可能存在一些数字误差,但基本上说明了现状,这一普查结果反映了北京室外雕塑的数量、质量、性质、规模、材质等具体的问题。以数量而言,可以说已经不少了。但是,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能够说出在哪里见过的、有记忆的雕塑可能没有几座。而1836座雕塑的绝大多数都是默默无闻地伫立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可能只有它们的作者们在盘点成绩的时候还会想起它们。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进行全国性的雕塑普查,但是,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室外雕塑的数量为世界第一。如何支持这一说法,那只要看看南京的一条几公里长的马路两侧有数十家雕塑工厂,就知道中国雕塑生产的产业规模。
现在有这样的误区,城市因为有了雕塑才有了现代化的表征,这是中国城市的雕塑急速增加的最根本的原因。所以,有了“城市雕塑”的概念。过去为了区别室内的架上雕塑有了“室外雕塑”这样一个名称,又有为了表现雕塑的性质有了“纪念性雕塑”的说法,还有为了说明雕塑与景观的关系有了“景观雕塑”的称谓。在所有的词汇中,惟有“城市雕塑”最令人费解。与“城市雕塑”相应的一定有“乡村雕塑”,那么,“乡村雕塑”和“城市雕塑”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那些乡镇政府门前的狮子、奔马,在城市中也是到处可见。难道这些狮子、奔马因为所在地域的不同,也有城市或农村不同的户籍关系?实际上它们的出生地是相同的。所以说,将表明具体地点的“城市的雕塑”转化为带有表明雕塑性质的“城市雕塑”是不科学的,尤其是在雕塑界这个专业的领域内,说了这么多年,更是不应该的。
--
FROM 59.6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