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酵,原蜂蜜常有现象。加工蜜已经灭活,所以不会存在发酵的问题,加热一下就不会有这个现象了。
下面这段供参考:
蜂蜜会起泡?
这是因为蜂农的原蜜除了其所含的葡萄糖、果糖之外,最重要的营养成分就是大量的活性酶和微量元素。我们都知道,蜂蜜中的活性酶在接近人体体温的情况下,将发挥最佳作用,这就是我们要求必须用40℃以下温开水冲服的原因。如果超过40度,活性酶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超过60度, 最重要的一些活性酶将被彻底破坏。
首先我们来分析,蜂蜜,它是花心里采来的,也就是说,蜂蜜是植物花朵中的“**”,经蜜蜂采集,在经过蜜蜂自身产热和扇风来酿造,也就是说,蜂蜜是经过恒温酿干.去水,因蜜蜂在怎么酿造都要保持自身的水气,所以说.蜜中的水份是除不干净的,还有我们拿花绞碎,就有滑滑的感觉,所以在花朵排泄“**”(蜂蜜)中就带有这种自身像树胶样的蜜
蜂蜜的性质,蜂蜜里有10%左右的水份,这些水份,蜜蜂是没办法酿干的。。, 在上面以说了,还有像树胶状的一点点蜜,这样就可分析出,蜂蜜里的水分与胶状蜜在高温下会产生活性酶,在经过时间与温度的增加,就始蜂蜜发酵胀气,水分越多,涨气就越厉害,所以说蜂蜜不涨气,就有可能是假的或经浓缩的。
在讲蜂蜜厂家收购蜂蜜之后,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加热浓缩,这个温度一般是55到70度以上。这就意味着,蜂蜜中最重要的活性酶几乎都被破坏掉了。所以在专卖店和超市买的蜂蜜都不起泡。 既然原蜜更有营养,厂家为何不直接是因为迫于未经加工的原蜜,有着种种超出一般人常识的特点。大概就是这个特点,给他们带来了麻烦。 原蜜因为富含活性酶,随着气温的升高,会不断产生气泡,从而导致包装鼓胀。一般食品,如果胀袋,那一定是变质坏掉了;但蜂蜜确不会坏。
【 在 szr 的大作中提到: 】
: 今年4月30日买的6瓶蜂蜜,吃完前3瓶还好好的,后来发现第四瓶漏得特别厉害,把气泡膜都弄湿渗湿大包装箱了,味道一闻有点酸了。当时以为运输中被撞漏的,也没在意。
: 今天打开最后两瓶震惊了,全都漏了。其中一瓶我正要拧盖的时候砰的一声盖子飞出来差点撞到我眼睛。仔细一看里面剩的半瓶不到,也是一股酸酸的味道。估计发生化学反应使瓶内气压大增,正好封口的是一片薄膜所以直接炸了出来。
: 上个图给看看吧,瓶底都顶得凸出来了。蜂蜜也都是泡泡。[upload=1][/upload][upload=2][/upload]
--
FROM 221.21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