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人工智能目前落地的场景
NLP情感分析带语音合成,技术路线完全是可行的。虽然强AI还远的很,但是各种弱AI大小模型能按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真的不亚于互联网诞生的意味了。
【 在 Way0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是后来再加工的么?还是说只给出文字,AI能够根据文字的内容,自己表达出情感和抑扬顿挫?
:
--
FROM 114.222.231.*
确实,感觉自己在见证历史。
chatGPT只是出圈了而已。
【 在 District9 的大作中提到: 】
: 语音识别准确度已经超过人类,合成语音已经很难和真人分辨,现在自媒体的解说应该超过一半是合成语音了
: 图像时别不用说了,现在的ai作图也已经真假难辨,像stable diffusion普通笔记本上就能跑,效果可以和几十年积累的Photoshop媲美,国外的大语言模型和人对话很多人已经分辨不出来,像4ch上有人用ai回帖,搞的现在上面的人都疑神疑鬼,看谁都像ai
: 很多迹象表明现在处于ai大爆发前夜,今后10年20年会是和互联网智能手机一样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技术
: ...................
--
FROM 36.110.12.*
我突然觉得 辅助驾驶里,感知当然用了人工智能,但是驾驶决策不包含人工智能,是程序员写了一堆规则而已,因此这玩意入门门槛最低,各个车厂都可以搞,但是 不会有一家快速成功,因为 只要程序员还没有覆盖全部场景,就会出错,当然可以选择保守,那就会不好用
【 在 zmren 的大作中提到: 】
: 1 围棋的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
: 2 推荐算法模型,体现在搜,推,广,特别是抖音和,阿里妈妈等
: 3 辅助驾驶
: 4 OCR和活体检测之类
: 其余的,很少有落地成功的。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XR」
--
FROM 220.196.194.*
你这个说的是对的。 智慧是文字所隐含的内在特征,现在的AI是根据文字的外在特征和规律来贴近内在,所以还有很大的距离,如果外在特征和内涵有很大差异的情况就不灵了。 比如情感分析,如果文字和情感接近,ai工具就行,如果是反讽、如果是个人场景中才出现的、两个老朋友间的无上下文对话,ai就抓瞎了。
【 在 que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让 AI 读完爱因斯坦的所有论文, 能写出解决当前物理学基本问题的论文吗?还是只能冒充爱因斯坦的语气骗人,却学不到爱因斯坦的智慧? 后者才是关键,前者就是一诈骗工具而已.
--
FROM 101.8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