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的分享
如果像你所说,的确跟我司在电路仿真EDA这方向的情况还挺类似。Cadence和synopsis早就有了业界非常成熟的电路仿真器,但限于传统的架构路径依赖,他们只是小修小补,在没有市场刺激的情况是不会主动去对架构进行大的调整。
国产仿真器发展较晚,但是通过研究,我们打磨适配了几种新方法,包括新的lu分解方案和新的电路参数简并的更高效办法,实际上这办法原理国外eda相关论文里早有论述,但是CS限于自身的原因没采用和进一步发展,这就给了我们后来居上的可能性。
但是我们这走通以后,最近几年cadence也推出了自己的下一代仿真,性能也就一下子追上来了,所以任何技术也是不断迭代竞争发展。
【 在 anylink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公司也在对模型做裁减优化啊,他们也采取Pruning(裁减)、通过量化(缩小参数精
: 度)等等方式做基于自己完整大模型的各种小模型,用于各种特定场合。只是这部分工
: 作目前主要是集中在几个大模型自己那里做(他们都有自己的产品模型),外人不好直
: ...................
--
FROM 120.24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