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帮朋友问:对视时间不够久是否疑似ASD?
【 在 han012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医生也够逗的,自闭症能预防吗?
: 孩子对视时间短,就吓唬大人可能、也许自闭症。说话不负责任!
: 来自 COL-AL10
所以,医生面诊孩子说话不负责任,隔着屏幕说话就能负责任了?医生的意思是警惕自闭症,多互动,可以改善症状,结合上下文的话,不会有人理解为可以防止自闭症的发生。nt出生起就对人脸敏感,半岁,已经是很喜欢怼脸的年纪了,如果对视时间一看就过短,确实要引起十万分的注意。在这个圈子里呆久了,见多了早期不以为意,后期追悔莫及的例子——其中也包括我自己。孩子十八个月不会叫人、呼名反应几无、完全不听指令、无模仿行为、无假想、工具手,无数条症状都能一一套上,我楞是拖到了两岁出头才跑去确诊。虽然走了点狗屎运,孩子智力中上,预后尚可,但如果时光能倒流,我还是希望在他一岁多不会叫爸妈的时候就能全情投入互动干预。虽说预后百分之七八十要和孩子本身的程度和能力挂钩,但除去这个因素,早期投入,产出是最大的。我说话也是很直接的,同意版主的发言,一个孩子六个月就能被医生发现对视问题的,要不就是医生敏感过头了,要不就是孩子实在太明显。我希望,是前者。无论如何,你早付出一点,多付出一点,星球到地球的距离就会缩短一点。
--
FROM 202.85.51.*
多付出一点,星球就离地球近一点
这句话我深受感动
【 在 dumum 的大作中提到: 】
:
: 所以,医生面诊孩子说话不负责任,隔着屏幕说话就能负责任了?医生的意思是警惕自闭症,多互动,可以改善症状,结合上下文的话,不会有人理解为可以防止自闭症的发生。nt出生起就对人脸敏感,半岁,已经是很喜欢怼脸的年纪了,如果对视时间一看就过短,确实要引起十万分的注意。在这个圈子里呆久了,见多了早期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12.96.197.*
看到了这个回复,我家娃7个月去北京妇产儿保,也是不应名,医生就是让多叫叫,没有提示任何别的风险,后面10个月时娃应名了,1岁时在社区医院检查,应名也过了,我们就没当回事。现在15个月了,工具手,不指物,不会有意识的叫爸妈,出门就喜欢扶着车傻走。我现在在挂六院的号。我多希望7个月时儿保的那位医生对我们提示了风险啊!
【 在 doujia777 的大作中提到: 】
: 怎么说呢,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总结吧。我儿子诊断之后回头看孩子小时候的事情,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一个,就是6个月时去北大妇幼做体检,有一项是让我和娃爸到孩子后面叫名字,叫了几次孩子没回头看,当时医生脸色沉重,语气比较担心地说这个不太好。我和娃爸觉得这个医生神经病吧,这算什么事?孩子还小不知道自己是谁,不能把名字和自己联系起来。但医生的反应让我们心里还是有点介意,回家之后隔一段时间叫他的名字看看什么反应,大概过了两三个月我儿子能应名了,我们觉得没事了,他只是慢一点,没什么问题不是。
:
: 我儿子四岁多才确诊,还算幸运的是我、娃爸还有奶奶都努力做到了“有质量的陪伴”。但我要是早点知道ASD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孩子肯定能比现在更好,而且会躲开导致我儿子退步最大的坑——公立幼儿园,可能早早地去新希望排队了。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r」
--
FROM 123.121.67.*
跟我儿子的特点有关,也跟当时遇到的老师有关。我儿子是特别胆小敏感容易焦虑的,离开家人第一次独立面对的集体环境遇到了非常凶的老师,上了一个学期在家玩着玩着想到幼儿园就哭的程度,当时不知道孩子是谱系,总想让他随着时间慢慢适应。一个学期后忍无可忍决定转园,赶上疫情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并确诊,非常后悔。孩子本来就不怎么跟家人以外的人沟通交流,这段经历让他感觉老师这个角色的人是非常恐怖的。后来去私立幼儿园遇到了好几位很有爱心的老师。哪里都有好老师,哪里都有差的老师,公立幼儿园的问题是遇到好老师靠运气,家长没有跟老师或园方沟通的主动权。私立幼儿园虽然也参差不齐,家长好歹能自主选择。
【 在 Heideg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公立幼儿园是最大的坑
:
:
--
FROM 120.244.142.*
从小到大都很好,在家一直缠着大人跟自己一起玩或念绘本,很喜欢跟我腻歪,抱着我说妈妈我爱你,当然我也这么对他。缺的是对家人的主动关心,后来教了才会在个别场景下(比如大人说身体不舒服)按固定套路说一两句关心的话。
【 在 Heideg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们和自己家人的交流怎么样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3
--
FROM 120.244.142.*
很多轻度的孩子跟家人互动是没有问题的,跟其他大人沟通时打点折扣,跟同龄孩子交流就基本歇菜,很奇怪但就是这样。按王丹丹的说法把跟家里人交流的能力泛化到其他人时出现了偏离。也跟自己家大人最了解他最迁就他有点关系吧。这也导致我发现问题晚确诊也晚。
【 在 Heideg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怎么还确诊为asd呢
:
:
--
FROM 120.244.142.*
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我去年初刚开始怀疑并四处寻找资料到自己心里基本确定孩子是谱系前那段时间简直生不如死的感觉,人生都失去意义了。现在好了很多,能告诉你的是不要那么焦虑绝望,或者尽量缩短这个时期。
去年四岁多郭延庆毫不犹豫地给我儿子确诊高功能,今年五岁多再去他不给我们摘帽但让我们当普通孩子养,只是要时刻提高警惕。我个人觉得郭延庆去年诊断时偏紧,今年诊断时偏松,所谓“闭”的状态我儿子从小到大都不严重,去年和今年的差异就是不同年龄发育水平的差异。谱系不像其他的病,抽个血化验结果在某个区间就是正常的,超出那个区间就是生病了,而是靠专家的观察和经验,像咱们这种边缘的就会根据孩子当时的表现或不同专家的经验和偏好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现在我也不纠结了,也不打算再去医院了,孩子大了,能看懂很多字,怕下次再去他就会注意到或记住一些事情。我现在很清楚孩子是有谱系特质的,不管医学上是否把他划进“症”里,他的问题依然存在,他还是会因为他的特质遇到困难和挫折,做父母的了解他的特质接纳他,尽量帮他辅助他就行了。
另外我经常出馊主意就是你可以去咨询机构的时候观察一下那里的谱系孩子,加上平时多观察NT孩子,就会明白谱系和NT孩子的区别以及自己家孩子的程度。
【 在 Heideg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跟我们家很像啊 我真的头疼死了
: 你家后来是确诊的高功能的吗?
:
: ...................
--
FROM 120.2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