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好人
【 在 jczhangQ 的大作中提到: 】
: 1、非常好的方面:吃饭不挑食、如厕没问题、对妈妈有依赖、有比较好的同情心(理解哭、心情不好的状态,所以希望妹妹不要哭)、知道一定的行为规则或控制自己的方式(打预防针鼓励自己)、有一定跟别人玩的意愿(追逐其他小朋友);比较好的方面:大部分指令有反应(比如问他年龄啥的,能回答,虽然回答方式有些问题)、偶尔有一定的主动及正确表达。不好的方面:回答问题和主动表达少、有行为刻板(比如一定要关灯吃饭、看洗衣机转呀转等)、容易情绪崩溃等。这里的专注力高可能和兴趣狭隘或者没啥想法、愿意服从大人指令有关;
: 2、我的看法:首先申明我不是医生啊,只是我家也有个类似的4岁小朋友,有些经历和你家相似,我说的这些仅供你参考。你家小朋友的状态,大面上还是不错的。需要改进的核心还是认知理解能力,这是基础,认知理解能力好了,表达才能慢慢出来。认知理解能力包括:对各种事物实物的认知(自然和社会中的各种实物,如对你说的汽车、长颈鹿等东西的认知,对妹妹姥姥老师等人物的认知。这些认知过程是最容易实现的,后面的都比这些难)、对稍微抽象一些的事情的认知(比如你我他——我家小朋友现在还经常分不清、数量、长短、大小、多少、高矮、胖瘦、快慢等,如长颈鹿的脖子长、小狗的个头小等)、对一些动作等的认知(如什么是“开”汽车、不可以打妹妹的“打”等)、对一些感觉的认知(比如不舒服、难受、饱饿、痛、冷热、高兴、开心、舒服等)、对时间地点方位的认知(比如天亮天黑、昨天明天、这里那里、前后、上下、远近等),对一些基本社交语言结构句式等的认知(这是“什么”?这是“哪里”?这是“谁”?什么时候?、肯定否定回答等,某些问题该怎么回答等,还有对问问题这件事本身的理解)等等。小朋友语言行为模式发展过程中,最容易的是他开始描述外在实物,比如他自己说”花“、”蝴蝶飞“等(这需要他知道什么是花,什么是蝴蝶及知道”飞“这个动作);其次是听指令(纯属理解你的陈述句指令并执行),比如,你要求他”把果皮丢到垃圾桶“,他照此执行(这个过程他需要知道果皮是什么、丢是干什么、垃圾桶是什么,在哪里。该过程中还包含一个理解是:他知道你在要求他做这件事情本身这个逻辑);更高阶一点,则是回答问题(也可以理解为这个过程是听指令的过程,只不过执行过程是用语言回答问题,而不是做某件事情),这个就需要他理解如下几点了:知道你在问他及他需要回答这件事、知道你问的基本句式(什么?哪里?谁?等)、知道你问句里那些词汇的意义(比如“豆豆,你的汽车要开到哪里去?”,他需要理解的事情包括”豆豆“是谁,要分得清你我,要知道汽车是什么,知道“开”汽车是干啥,知道“到哪里去”是个问题,且要回答的是去一个地点。所以,你这个问题,对于ASD孩子来说,要理解这些细节是个很复杂的事情);再高阶的过程,则是主动发起语言、要求、提问等了。这个主动发起过程需要在他掌握了前面几个阶段的技能之后,才能慢慢发展起来。很多时候不为所动、听而不闻,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你在给他提出指令或者,不理解指令内容,或者不知道该如何执行。
: 有些许刻板行为、兴趣狭隘等这些都是因为他对能理解的外界事物太少,所以就只做他理解的或者他感觉有安全感的少数几个事情。随着他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理解能力加深,他感兴趣的事情会慢慢变多,刻板行为会减少。他不能参与到别的小朋友的游戏中,也是因为他理解不了别人游戏里的乐趣、不懂别人在说什么、需要怎么参与游戏的逻辑等造成的,所以,要增加他的社交行为和语言,还是要让他能理解别人在做什么、说什么、该怎么应对等。他情绪崩溃是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果是合理的需求,要先教他用合理的方式表达,然后再满足他——满足他是对他合理表达是一个奖励,那样他就慢慢学会表达这个需求了。如果他为一个合理需求未得到满足而哭闹,而你们发现他哭闹后直接满足他,而不教他先表达合理需求再满足他,那么下一次他还会用哭闹来表达这个需求,虽然这个需求是合理的。如果他哭闹是为一个不合理的需求,则可以用一个其他的让他能满足的合理需求替代这个不合理需求)。他回答问题会重复问题但回答正确的话,还是不错的,首先他已经理解了这个问题问的是什么,该回答的答案是啥,只是需要再教他基本的回答句式。如果回答问题仅仅是复读机,那说明他还不理解这里问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回答。问问题的时候,句子尽可能先用比较简单的、固定的句式。
: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X」
--
FROM 61.14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