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感觉说的不对,但还是转过来给老家长看看
如果大家也觉得不对,我回头就删除。
来自一个公众号,声称香港医生。
后来,我才知道,黄医生看着像50岁,其实已经60多了,只是保养的好而已,她已经看过将近1000个自闭症案例,很厉害啊。大约过了1个多小时,黄医生让我和老婆坐下来,她要宣布诊断结果了,她说:“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们,你们的孩子绝对不是自闭症!”就这一句话,我老婆已经失声痛哭了,可以理解,她背负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对于一个几十年来一直很顺利的女人来说,这个包袱太沉重了,如今终于可以放松了,我想这是喜悦的眼泪吧。我听了医生的话,内心当然也高兴,但是也很平静,似乎这个结果早就在我的意料之中,如今医生说出来只是印证了我的想法。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想别的,因为医生又和我们继续讲孩子在语言方面是比较弱一些,所以尽可能在上学前保持单一语种,另外,对视的问题主要是习惯,她可以不用费劲就能得到一切,方法就是让她望着你提需求才能得到需要的东西。由于过去有一段时间了,我有的细节已经模糊了,不过,黄医生判断我女儿不是自闭症的2个比较明显的理由还印象比较深。
第一个理由是模仿。我们给黄医生带去了我女儿在18个月、2岁、2岁半、3岁时候的视频,其中有一个是她妈妈抱着她,哄她的视频,在黄医生看的时候,我女儿也在旁边看,当她看到后马上跑到她妈妈的怀里,重现了视频里的场景。黄医生说,模仿是自闭症的认同最最缺失的,因此是否能够模仿是判断自闭症的重要因素。
第二个理由是应激反应。我女儿在迪士尼买了米奇和米妮两个玩偶,在玩的时候,黄医生突然把玩偶抢走了,我女儿就开始哭,找她妈妈哭。黄医生讲自闭症的孩子在东西被抢夺后的反应是没有反应,会继续去玩别的。
黄医生说完理由的时候,我又感受到了她和之前医生在诊断思路方面的不同。之前的医生采用的对比法。比如自闭症的特征有10个,孩子的一些行为或者特点,符合其中的4个,可能就是疑似,符合其中的7个可能就是中度。黄医生采取的是排除法,她的思路是自闭症的孩子是不能做什么,比如模仿。如果孩子在这些关键方面可以做,那么就可以排除自闭症,至于孩子的一些符合自闭症的行为特点,也许是其他方面引起的。
--
FROM 203.221.246.*
知道了,那我删了它
免得误导别人。
【 在 chenyuf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 这篇不就是天涯的那个文章吗
: 从地狱到天堂
: 17年中,我也搜到这篇文章,给我正能量满满的,可惜啊 随着对谱系的了解,不是那回事
: ...................
--
FROM 203.221.246.*
明白了
我也觉得,如果这就不是
那我闺女也不是了,那就太简单了
【 在 chenyuf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如说的第二条 应激反应
: 小时候我抢孩子东西,孩子那个哭
: 后来抢多了,孩子知道我不会惯着他 他也就乖乖的老实了
: ...................
--
FROM 203.221.246.*
好,听你的
【 在 chenyuf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用,兼听则明
--
FROM 203.221.246.*
不愿面对现实吧
我也有,有时能面对,有时希望是误诊 :(
【 在 orwell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了下连载,这哥们也挺有意思的,这么执着于确诊,如果香港这位不排除,估计他还会继续找其他医生直到得到一个否定的答案,确诊与否不就是个标签吗,孩子的问题就在那儿,自闭与否,尽快纠正和干预才是正道
--
FROM 203.221.246.*
理解你的意思。
我又有一个拿否定诊断的机会
我们先预约了公立医院但知道等待时间很长
所以去的私立拿的诊断,
现在公立医院通知我们21日去看病
我会保持好这种“希望”的心态,
同时如果结果不好,也能保持积极。
谢谢你
【 在 chenyuf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和你说句实在话
: 其实对于很多家庭 如果找到了一点否定的答案 那对整个家庭未来的生活会有很大帮助
: 要么就是整个家庭齐心协力 互相支持
: ...................
--
FROM 27.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