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今天问了孩子那个经典问题
其实我觉得每个这个圈子的家长都经历过这么一个一天天堂一天地狱的阶段,特别是程度不重,医生都拿不住的那种,我觉得蛮正常的
而且类似所谓权威邹小兵《与你同行》那个书列举那么多问题行为和刻板行为,其实大部分的行为所谓nt都有,如果看了这些书不焦虑不对号入座是不可能的
我觉得这个圈子家长都必须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其实帮助走出来很多时候是家长自我学习,更多还有小孩自己的进步,让家长发现其实自己小孩就是个所谓的“正常孩子”(版上这样例子很多),所以我觉得多一点理解。总之,所有都需要时间,这些测试考验小孩的事情,我也做过,现在想起来很多也是可笑的,比如小孩玩玩门就去阻止他,小孩见到同学马上走开就不高兴
我觉得还是要多宣传哪些是正确的看待小孩的方式,过度焦虑,过度否认都是不可取的
楼主来这个版上我就回过她的帖子,当时我就感觉她家小孩不严重,但是第一个医生不负责任的说偏重度让她焦虑很久,然后才是ados的测试稍微宽心,我相信楼主经历这么个问诊经历,不焦虑都不可能
还是多些理解吧,真正原罪要说还是太多不负责任的诊断,我自己是这么觉得的,不入这个圈子人永远不会理解,还觉得家长神经病,如果医生特别是权威机构医生说你小孩是重度,你不相信可能才是有神经病呢。。
【 在 abb 的大作中提到: 】
: 病患儿童的家属需要认同,对只要表现出来是你们这个圈的,就表现出强大的理解,这个现象很好理解。
: 问题是,她真的是个患儿家属吗?真的需要你们这种理解吗?
: 她自己去医院做做心理评估,比在网上找这种圈子认同,对她、对她孩子,都更有益吧?
--
修改:sdali FROM 27.125.156.*
FROM 27.125.156.*
她确实找了也算很权威的机构,也得到了一个我觉得更加客观的建议,而且确实也有所谓“症状”,并不是完全没有,不然ados也不会过线,之前也不会医生说是偏重度了
但这个“病”界限这么模糊,医生说“是”或者“不是”,你会马上放心或者就认命了,不就是一直观察焦虑直到上幼儿园,上小学
就算郭延庆说不是,大家也不会放心吧,更何况郭也有误诊的例子
最重要,你得了重病,不是这种精神类的,你拍拍子,化验,总能查出来,你长了个肿瘤,总不能说否认吧,但所谓ASD,谁知道是什么引起的,甚至是不是都不知道,你说咋整
群主无非是想得到这里有共同认知的人的安慰,只不过这个例子的确容易让人觉得过度焦虑了
【 在 abb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常人在没有明显强烈症状的情况下,遇到一个医生说自己或者家属得了很严重的病,是迅速去更大更好的医院看、或者起码再找个医生看看,还是迅速到病友圈里找认同?
--
FROM 27.125.156.*
我觉得你说的很对,所以我的看法也是不要过度诊断,毕竟心理暗示作用很大,但现在过度诊断不是家长,而是医生,是由美国发起的这个医疗体系,毕竟美国小孩确诊率是2.67%,意味着超过1/50,这是个非常大的比例,这是因为美国医疗体系就是相信大量诊断可以带动研发和为救助带来帮助,然后带动这块的医疗产业的发展,这个是资本主义
这样一个诊断是考验人性的,我不相信普通人能完全对这个诊断免疫,更何况很多诊断来自恰好是你所说的权威医生。所以我也发了很多文章在这个版上,其实我觉得就是不要过度诊断,要正常化对待小孩
但是你要明白,ASD是客观存在的,比如雨人那样的经典自闭症,所以你不能让每个家长得到诊断之后都去否定,唯一能做的就是家长提高认知,了解小孩发育自然规律,避免疑神疑鬼,这其实非常难的,所以我觉得要多给与一些宽容,有人能很快走出来,有人并不容易,但这不代表家长“不正常”
【 在 abb 的大作中提到: 】
: 精神科的症状,受心理暗示的影响是很大的。
: 尽管有很多医生会说“早诊断、早干预”,但作为家属要怎么看待?孩子是在社会里生活,而不是在医院、医学试验室里生活。
: “标签化”对一个儿童意味着什么?你们的圈子有没有考虑过?
: ...................
--
FROM 27.12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