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asd干预效果的一点想法
说起ABA与ASD结缘,不得不提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杰出的心理学教授伊瓦尔·洛瓦斯博士(Ivar Lovaas)为此所做的贡献,特别是他在1987年发表论文Behavioral treatment and normal educational and intellectual functioning in young autistic children,运用ABA对ASD进行系统干预并取得显著成效,洛瓦斯因此被称为ABA之父。他把研究对象分为三组,治疗组19名、控制组19名和对照组21名ASD儿童。治疗组有47%的儿童获得了最好结果,他们变得与同龄普通儿童没有什么区别;控制组中的19名儿童,只接受每周10小时的ABA干预,他们当中无一人达到最好结果;对照组中的21名儿童,没有接受ABA训练,但是有接受社区中的其他训练,其中只有5%的儿童达到最好结果。他的结论是,如果ABA治疗能在孤独症儿童早期(3~4岁)进行每周40个小时的密集干预,并且持续两年以上,那么一些早期被诊断为孤独症的孩子可能变得与同龄普通儿童无异(即最好结果)。
书里有上面这样一段话,按照上面说的,如果每周40个小时的aba干预,那么有将近一半的孩子可以与正常儿童无异,效果这么好的话,怎么没有那个机构敢宣传自己将近一半的康复率呢,如果问题是在干预时间不够40小时上,那么总是有干预40个小时的孩子吧,他们真的有将近一半康复效果特别好吗,哪怕不是一半,是二成或者三成比例,这个比例也是很高的了,但是在机构aba能复现这样的成功率吗,好像没有啊,要不机构早就拿出来宣传了吧。所以到底是说aba 是有效的,但是现在的aba用错了呢?还是说,就是没有按照论文说的,要一周四十小时,坚持数年那样干预呢。 如果一周四十小时,相当于一天六小时,孩子还小的话,睡眠也得12小时吧,再抛去吃喝拉撒路途什么的,也就是几乎孩子醒着就一直在密集的桌面干预,我感觉别说孩子,大人也受不了啊。
--
修改:yyhn1959 FROM 124.127.146.*
FROM 124.127.146.*
这里有3个因素,一个是定义普通孩子,我的理解应该是ados2评估分数变化,从干预前多少,到干预后多少,在 某个低分范围内。
大家想一下 ,智商低的普通孩子什么样?然后心里对普通孩子的预期会有所降低。
第二个ABA是一个理念,循证干预方法就很多。那必定要专业的团队。一个老师带出来的孩子,那怎么知道泛化没?
大家可以查一下教学控制这个词,就明白有的孩子在干预老师面前一个样,其他人面前另一个样子了。
ABA干预很考验老师的专业素质的。
---------------------------------------------------------那咱们市面上这些机构是不是没有对这种一周四十小时干预的孩子没有洛瓦丝那样的“辉煌”战果啊,这是不是说明机构的老师干预理念、技术不行呢,是得bcba或者bcaba才行,还是怎么样,那怎么定义专业的团队或者教师呢 ?都是机构了,也不算专业的团队?还有既然按照这个来说,机构aba干预就应该设一个门槛,告诉家长,你这一天干预俩三小时的,几乎等于没效果,做无用功,要不别干预,要不干预全天。如果真的按照这个科学循证来说,不考虑商业利益的话,机构应该劝退这些一周干预不到40小时的家庭,因为,基本没用。
第三个 是家里就把孩子当正常孩子去养育。换句话,就是家里别拖后腿。
美国认定ASD,并每周40小时干预,一半康复效果是有可能的。
前提是一天6小时,几乎一个专业老师全天所有的时间都在这个孩子身上了。
反正需要的钱是很多很多的。 国内的现在的价格,一天要3——5千干预费用,2年计算下是0.3*365*2=
219万元~385万元,也有可能更高,但是只保证50%的康复率,或者更低的康复率。为什么更低呢,因为考虑到样本数量低,康复一个孩子康复率就提高5%,还有误诊什么的。实际康复率应该更低。
我记得以前就和人讨论过如果钱足够 ,是不是能把孩子干预出来呢?
那钱足够,横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是怎么找专业的人士,真正的根据孩子的情况去调整干预目标,干预方法 。调整几乎到每天。
----------------对啊,怎么定义专业人士,怎么找专业团队,洛瓦斯的论文上有告诉吗,是不是也没这么详细呢?
二是孩子的生理因素。就是智商有没有受损等问题。
因为之前也有每周要干预25-40小时的疑惑,后来查文献,发现就是洛瓦斯提出的。
还有一个关于dtt的事,也就是桌面教学,我们请的美国老教授(从业30多年,一直一线)也说过桌面教学可以学会80%以上的技能。
--------------------------------这个技能指的是什么呢?一些基本的静态只是的认知算是技能,比如叠衣服,打球也是技能,那么到社交这块来,打招呼,聊天,乃至于对nt孩子最普通的多人玩耍来说,算不算技能,也是aba技术通过桌面能够训练泛化出来的吗?
不是质疑网友哈,确实是有疑问,我现在对啥干预方法都存疑。
--
FROM 111.198.124.*
【 在 Zziiz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又问了一下,洛瓦斯的实验,后来又有很多人去做实验,,但是效果并没有那么好。
: 还有一个那个效果 ,好像是IQ作为评估标准。请不要找我要文献~
: 而不是ados-2,那时并没有ados2这种很专业的评估工具。
---------------为什么要拿iq作为评估标准呢,按理来说asd是社交障碍啊,干预最终想达到的目标是康复他的社交功能。
--
FROM 111.198.124.*
【 在 scalabrine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凭印象回复,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洛瓦斯当时的评价指标不是与同龄儿童无异,而是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这个比例要比对照组明显增多。
------------------------------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这个还真有可能通过aba来达到,因为学校这些活动很结构化,训练孩子安坐,吃饭,喝水,大小便,是不是也算达到目标了,人在学校里没有惹事,但是我们的目的不是希望他最大程度康复社交功能吗,不知道论文里的这个指标到底怎么来认定的
: 后来有几组人重复过,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史密斯、格林、维恩实验,也基本验证了对照结果,只是效果可能没有那么明显。
: 这个实验现在很难做了,其一是家庭一定会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不会像过去一样对照组没有任何干预;其二是过不了伦理,不允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那么咱们不要对照组,只要这个干预组,咱看看他是不是还能到达康复率40%的效果,这样也行啊,不违背伦理,按说这个实验还是部分可以复现的,好像在国内没听说过谁来做这个实验。
--
FROM 111.198.124.*
现在先进的EIBI干预体系,效果超过洛瓦斯实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
这个结论,有数据支撑吗,接触了不少家长,几十个总有了,都是在机构干预,好像还没听过谁家娃干预效果达到洛瓦斯实验里那种“康复”的效果的。
--
FROM 124.127.146.*
【 在 Zziiz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结论,有数据支撑吗,接触了不少家长,几十个总有了,都是在机构干预,好像还没听过谁家娃干预效果达到洛瓦斯实验里那种“康复”的效果的。
: ~~~~~~
: 所有基于ABA理论干预方法干预方法,
: ...................
现在各个干预方法都是厚己薄彼,都觉得自己的好,其实可以这样啊,ados2不是金标准吗,各个流派的可以随机挑选ados2 得分某一窄区间段中的10个,然后进行2年或者三年的干预,再进行ados2 的评估,看看到底那个干预的效果更好。有点类似丘处机培养杨康,江南七怪培养郭靖,十八年之后比武之约这种,可惜也没有各个干预流派的机构干这个事儿。
--
FROM 111.198.124.*
【 在 Zziizi 的大作中提到: 】
: 家长才不做选择题呢,要是我选择,方法都要。“
: 因为自闭症孩子的个体特质很强,而很多方法都有自己”拳头产品“,选择”拳头产品“去干预就行了。
: 其实这种方法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方法。
: ...................
每个流派的干预方法都有自己的受众或者说是信众,有的家长就是相信aba有效果,只采取aba,有的就是相信发展学派rdi,家长其实也是在做选择题。
--
FROM 111.198.124.*
请问大佬网友怎么看待pci alp 这些呢?aba 是不是更擅长提升孩子静态知识的认知,而在提升孩子的社会性,共同注意力,社会参照方面不太关注,因为这些能力不太好量化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6
【 在 Zziiz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RDI啊,这么说吧,aba众多干预方法,都有多个研究小组独立做过试验,不限于单一倍试和随机对照试验等等。
: 但是RDI,所有科研文献只有一篇文章,也就是rdi他们自己做了一个实验,没有其他研究小组做过这个方法的独立实验。
: 那个2003左右的那个实验就是16个儿童,41.5个月自身数据的对比,没有对照组,
: 儿童智商都是70-118。
: 做科研的来看看,这个方法够不够循证?
: 我就举楼主开头说的EIBI,那个是2个组的儿童 做对比的,使用了干预方法的与没有使用的两个组前后对比。
: 还有很多干预方法都是采用对照组的模式。
: 当然并不是说RDI一无可取的.
: 我们老师今年还真的专门研究过,
: 它的可取之处,就是他的互动游戏种类,设计的真的很不错。
: 完全可取其精华,融入日常干预方法里。
: 至于其他的,那就算了吧~
--
FROM 117.136.0.*
rdi没有专门的互动游戏啊,他的注重培训家长,在生活中干预,把生活中的事儿做成一个个小活动,比如要清理环境,避免分心物,提供脚手架,聚光照射,边缘加一,中断等待什么什么什么的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6
【 在 Zziiz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RDI啊,这么说吧,aba众多干预方法,都有多个研究小组独立做过试验,不限于单一倍试和随机对照试验等等。
: 但是RDI,所有科研文献只有一篇文章,也就是rdi他们自己做了一个实验,没有其他研究小组做过这个方法的独立实验。
: 那个2003左右的那个实验就是16个儿童,41.5个月自身数据的对比,没有对照组,
: 儿童智商都是70-118。
: 做科研的来看看,这个方法够不够循证?
: 我就举楼主开头说的EIBI,那个是2个组的儿童 做对比的,使用了干预方法的与没有使用的两个组前后对比。
: 还有很多干预方法都是采用对照组的模式。
: 当然并不是说RDI一无可取的.
: 我们老师今年还真的专门研究过,
: 它的可取之处,就是他的互动游戏种类,设计的真的很不错。
: 完全可取其精华,融入日常干预方法里。
: 至于其他的,那就算了吧~
--
FROM 117.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