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Qomo 的大作中提到: 】
: 谱系小孩,现在四岁半,过去一年在做ABA行为干预,认知和语言方面有一定进步。但随着年龄增长,安坐能力进步不大,注意力不够集中,运动方面也滞后,在幼儿园出现一些随意走动、不参加集体活动等行为,老师建议带去做感统评估和训练。
: 我这几天尝试着挂儿童医院发育行为门诊,根本挂不上号。请各位帮忙推荐感统失调方面的医院或机构。
: 针对孩子目前的情况,也请给我指点一下,个人感觉行为干预遇到了瓶颈,对今后如何干预有些迷茫。
~~~~~~~~~
孩子的未来干预目标取决于家长的短期预期:
第一种是集体环境能参与安坐,跟随,重点在孩子技能的提升,哪里弱补哪里,不考虑社交。
第二种除了上面的目标,考虑孩子会有社交需求和动机,把基础社交技能加入干预目标,至少要学会被动社交,如果这个过程,孩子能喜欢上同龄社交,目标加入基础的社交技能。
第一种,ABA行为干预完全可以解决,就是把目标改一下主次关系,当前的主要目标是集体技能的安坐和跟随,把语言 和认知放在次要。幼儿园的常规活动,律动,户外活动等估计都不行,幼儿园常规活动也要安排进课程的。也就是说除了语言,认知,大运动,律动,精细动作都要当做日常练习的。
第二种,课程内容除了上面的,还要加入游戏,同龄社交。日常带孩子多和同龄的小伙伴接触,从大人社交开始,如果孩子基础技能缺失厉害,可以找专业的人给补补那些沟,填平了就好一些。
补充一下,4岁半的小朋友,有一部分mind-read(心智解读)的认知内容也可以加入目标了。
还有感统的话,只有感统失调的小朋友才做针对有障碍的感觉做训练,随便练会出问题的。安排的每个活动,都有针对性的锻炼孩子的某个感觉。比如攀爬架攀爬,可以同时锻炼本体觉,前庭觉,双侧统合(手脚协调);秋千类的悬吊项目,如果只单纯的锻炼前庭觉,转10-20就够了,同时可以加入其他活动,比如荡秋千的同时,投掷球类,那就同时有2个目标,前庭觉+视动整合。
感统先要做评估,量表+临场观察和技能评估,知道孩子是哪一部分障碍,知道要做哪些活动安排。
--
FROM 114.2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