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讨论][建议][求助]请老家长分析一下我目前看的干预机构的情况
如果这6个中选,3是最合适的
①干预六个月能恢复到正常孩子的水平,问他能不能签合同,如果达不到能不能全额退款,任何机构敢这么说
②普遍反映的问题是试课老师水平高,实际上课老师水平不确定
④说孕期的问题就是扯淡
--
FROM 120.229.61.82
你说的对,这个是机构的话术,
【 在 Zziiz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先定义“正常孩子”。正常孩子的范畴可大呢。
--
FROM 14.150.102.12
版主呢,来给点建议
--
FROM 14.150.102.12
中肯,客观,用心,点赞
【 在 alexblush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您的介绍,一点点想法和建议:
:
: 一、我觉得孩子能力挺好的,真的。一点点说个人感受哈:
: (一)“对物的兴趣大于人”——这个岁数对物的兴趣大于人非常正常,符合正常发育规律。“马上四处玩玩具”——如果是陌生环境下马上四处玩不同的玩具,这个表现本身就非常不”孤独症“。反倒是无论什么环境,遇到一样的玩具就完全按同一模式反复玩个不停,跟现在环境形成反差的需要注意,比如开关门、反复乘坐电梯、反复玩消防栓、反复背数字啥的。
: (二)“呼名应答不高”——这个单独存在的话本身就没所谓,说明专注力好,不见得是个坏事,甚至可以说是好事。
: (三)“跟陌生人眼神接触不好”——跟家里人怎么样呢,这个要综合判断。如果跟家里人眼神接触正常,跟陌生人不好我觉得问题不大。因为孤独症的孩子眼神接触不好往往是因为感官过于敏感跟人对视有生理上的不适感,或者压根没有社交欲望。不想交往和不敢交往不是一个事。正常孩子(尤其是这么小的孩子)对陌生人本来就有害怕情绪,不敢对视是正常反应。不熟悉的人不打招呼没啥问题啊,大人也是这样啊,我觉得不用强求。
: (四)“理解力不太好”——这个我不太好说,不过孩子发育有快有慢。理解力我个人觉得不是孤独症的判断标准。而且她目前才2岁多一点,可以再大一点再试试。不用过分纠结。
: (五)“要拿什么东西自己去拿”——谱系有个表征是工具手。孩子要什么不说,而是拿着家长的手去指、去够。我觉得如果是工具手可能要关注一下,如果是能用嘴去表达想要什么,我觉得即便是工具手也不是特别大的问题。
: (六)“被拒绝会打脑门”——这算是个小问题行为?情绪怎么样?会不会崩溃大哭,如果会,崩溃大哭的原因能不能让人理解,是不是无缘无故,有没有表演成分?其实有时候也要看她被拒绝被制止的前序行为是什么。打脑门听着烈度还可以,可以再观察观察。
: (七)“不会玩玩具”——乱玩比不玩或者是一直单玩好一些。
: (八)“不能在没有玩具、零食的情况下坐一会”——这个不太好判断。
: (九)“有模仿行为“——这个感觉又是一个反证,有模仿行为证明发育还好。
: 其实还可以关注以下三点:1.你我他区分的怎么样,说“我想要”“我去”时会不会说“你想要、你去”;2.会不会玩假想游戏,比如过家家、照顾娃娃、假装吃东西、用手模仿蛇或大象鼻子之类的。如果你我他用的不错,能玩假想游戏,我觉得概率就更低了;3.孩子有没有心眼,会不会伪装、撒谎、隐瞒、告状,这个其实很高级的神经反应,如果这个岁数就有这些行为或是倾向,我觉得就更不是了。
:
: 二、就医方面:六院是比较专业的,但小龄有很大误诊可能性,比如本身是其实不是,又或本身不是其实是。发育障碍应该干预,但不一定非得去孤独症机构。
:
: 三、机构:可以看一下版主发的置顶帖,其中北大脑健康、大小米、阳光友谊、方元、康纳洲都有评语,楼主也可以私信咨询一下版主或版副,听听他们的意见。
:
: 四、评判孤独症会有一些指标或测评,很多量表但很多都是家长主观判断的,不是很能客观反映孩子的情况。了解的两个所谓好一点的标准如下:
: (一)ADOS-2
: 所谓的金标准,测评项就有我前面说的,有没有假想,被激怒了怎么样,情绪怎么样等等。这个评估其实能做的人不多,至少很难成为机构的卖点,因为会的人不多。孩子需要跟评估师一起连续做2-3个小时,太小的话有时候根本就不配合。做了ADOS有了够称得上“是”的分数或等级,基本上就定性了。专业医生很看重甚至依赖这个,也好也不好,好在能够较为有力地帮助确诊,不好在前面我说的贴标签,贴上就揭不下来。除非再去做一次。
:
: (二)VB-MAPP。
: 一般的干预机构都会做,有些老师也可以私下里给孩子做,会VB也是机构的卖点之一。
: VB其实是测发育程度的,一般分成好几个方面:一个是发育里程碑(测170个发育里程碑到什么阶段);一个是障碍评估(24个评估点);一个是转衔评估(主要是看孩子在真实环境下的社交表现)。
: 第一个里程碑我记得不太清楚了,每个年龄段都会对应的分数,满分170分,好像是上幼儿园前达到120分就基本上有足够能力跟上,低于120分就要考虑是不是陪读或者加强干预。170项全做完估摸着也得两个小时。障碍和转衔需要在真实环境而非小课堂里进行,关注孩子的社交或者问题行为的情况。为什么有些机构说VB要做一个月,有些要熟悉三五日后再评估几天,就是要把孩子太小不熟悉环境或者表现不稳定的因素排除后,在看孩子这三项的真实水平。有时候评估老师比较熟悉孩子情况的话,障碍和转衔可以估莫一个分数,时间和成本就可以节省下来了。
: 医生看诊时,也非常看重VB,里程碑如果问题不大的话,会看重障碍和转衔。我记得之前VB只能测到4岁,4岁后VB就测不了了,因为好像里程碑对应的年龄就到4岁。有意思的是,如果孩子智力还可以,机构干预往往能够对孩子除社交外的里程碑有很大帮助。社交提升是最难的,可以说是完全看孩子发育。
: 五、一点点建议:
: (一)不用太焦虑。现在判断太早。孩子太小了,怎么也得是2岁半甚至3岁以后才能看出问题。孤独症核心症状是社交障碍和兴趣狭隘(刻板行为)。您可以对着看。社交障碍现在太小了,看不出来的,可以提前上个托班啥的,放到真实社交环境中,看看孩子看、听、跟随的表现。3岁甚至4岁前的大部分孩子基本上都不能做到完全看听跟随,跟小朋友也近乎是平行社交,各玩各的。刻板行为也不用太执着,孩子有时候就是一阵儿一阵儿地迷一种东西。我觉得不用太焦虑。
: (二)谨慎进行干预。干预机构都是逐利的,阳光友谊和康纳洲好像有残联补贴,会好一点。去机构干预就跟喝中成药一样,有时候很难讲是疗效还是安慰剂效应。即便真的是孤独症,我觉得80%靠孩子自身发育,10%靠干预,10%靠运气。对ABA理解不好的老师,会把干预过程当成训狗,就跟抖音快手那种网红一样,或者用零食去引诱孩子。太小的孩子本身就没法离开父母在陌生环境待很久,在不良干预机构干预会留心理阴影或造成次生伤害。有的时候其实改善真的就是孩子自己发育导致的,家长更多的是要高质量陪伴。
: (三)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其实这个圈子最怕就是给孩子贴标签,否则越看越像,越看越是。孩子发育千差万别,可能确实是落后的。“低重典”(低功能严重典型)孩子有时候一看就知道,但非“低重典”孩子落后到什么份上,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干预,我觉得医界也在摸索。五年前和现在的很多观点都不太一样了。您要是去干预,也要多听多看。孩子有进步要欢欣鼓舞,甭管是孩子自身发育还是机构神力,孩子没进展也不要垂头丧气,尽最大努力让她健康快乐成长总归是没有错。
发自「快看水母 于 iPhone」
--
FROM 223.153.6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