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娃的经历供参考:
在安定医院和儿童医院一个医生在外面开的私人诊所进行了问诊,医生诊断有倾向。
注意:2岁娃只能诊断有倾向,不能下结论。
在私人诊所里进行了详细的测评。但这个测评怎么说呢,娃依赖大人、情绪不高,测评结论当然是不行。,母亲是心理学博士,请教了一些同行,都说不是。只是因为自己家孩子,所以不放心再去医院问诊。
儿童医院医生的几个建议比较中肯,我们也比较认同:
1.甭管是不是,发育迟缓是客观事实,要进行干预;
2.干预主要力量是父母,不是机构,也不是老人。机构的一些方法也是可以学习的。
现状:大概三个月过去了,因为疫情缓解,出去玩的时间多了,症状基本没有了,发育相对同龄儿童有迟缓。
【 在 summers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3个月前入圈,上家长培训课自行干预后,想了解孩子是轻中重度里哪一类(因为孩子对视好、社交意识尚可,我期待是轻度),以及请专家判断是否要去机构。李医生并未对孩子做检查,只是向我索要近期的评估报告,根据结果说孩子能力还是不行。对于孩子严重程度拒绝给意见。给我推荐了五个公众号,都是入圈即知的。推荐的图书是华夏出版社的系列。
: 李医生的几个主要观点:
: 一、无论轻中重度,都要去机构(所以没必要判断程度),每天要有4-6小时的机构训练。因为家长即使上了培训课,由于之前没有实操经验,家长干预等同于拿孩子练手,会耽误孩子康复。
: ...................
--
FROM 223.2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