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显然是对此病及其处理办法一无所知。
按照国际一致标准,自闭症主要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的精神疾病,他们对社会交流的认
知和处理与常人不同。这是一个不可治愈的疾病。作为延伸后果,这导致多数患者智力
低下。但是部分患者,在除了社交之外特别是智力上,和常人差别不大,叫做高功能患
者。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一定的行为训练在人类社会正常生活。好比盲人的盲文,导盲
犬等等帮助盲人融入社会一样。如果正常儿童在幼儿期间接受这种训练,相当于是走了
歪路,会妨碍正常的社会心理发育。
很多人的孩子疑似自闭症,经过训练不是了,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本来不是患者,后来大
了,终于发现他不是,而不是什么训练治好了(就像瞎子牵了两年导盲犬突然就看见了
一样可笑)。所以我才强调要以医生诊断为准。医生确诊不患病的也有误诊的,医生确
诊患病的有误诊的,这都是必要的代价。但这不是因为把医生确诊不是患者的当成患者
的理由。“宁可信其有”,成本很高,是孩子心理健康发育的机会成本,跟这个比钱根
本不是什么。一辈子的社交障碍不是钱能买回来的。记住,一个孩子每一个关键的年都
只有365天,每天24小时,不可能因为父母的疑心多出几个小时。干一些事情多了,必然
干另一些事情就少了。或许存在完全无害的行为训练(同时是完全没用的行为训练),
但是这显然也会占用孩子本该学习其他技能的宝贵时间。因为直观,我们知道视觉发育
关键期,得不到充足视觉刺激会终生弱视(神经发育问题,戴眼镜矫正不了)。而心理
发育有无数这种关键期,因为我们人类知识所限,不能清晰界定,所以不对症的训练,
造成损失是不可估计的。
dsm5大大拓宽自闭症范畴,放松诊断标准,是美国这个特定的国家,因为政府的补贴,
造成学界为五斗米折腰的结果。这种放宽标准的后果,只会让医生开诊断书更宽松,把
更多本不是患者的孩子诊断成患者,而不是反之。也就是相对于以前,即使明确诊断自
闭症,也有更大可能不是。
【 在 Mulanhuan (Mulanh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于自闭症这种病因病理都没完全弄明白的“病”,行为干预都不能算医疗范畴,只是眼下没办法的办法,说白了,本来就是把对付正常人的办法用到自闭症孩子身上试试,发现有一定效果,就推广开了,和药理、病理学这些都靠不上。
--
FROM 31.1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