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分不同的情况吧。
我能举的是问题行为干预,我只旁观个和辅助,并没有学习理论知识,就当听听,也许有错的。
我分辨不了问题行为和情绪问题,家长眼里的情绪问题,在专业人士那里应该就是问题行为的一种。
家长看到的是孩子情绪爆发,哭闹不止,甚至自残自伤,笼统理解成:孩子心里想但得不到(做不到)或孩子不想但必须去做,所以有情绪问题。但在专业人士那里要做行为分析,同样的哭闹,功能分析不同,具体的我还没学到,然后再做一个干预计划书,这个有个简称叫啥,和IEP等同。但干预时间很短,效果只能说降低频率,一个行为干预前每天都有,干预后一个星期一次或一个月一次?不能保证完全消失,会有反复,下一次就更低。
我看到的解决方法是:教会孩子情绪稳定的情况下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换句话就是教授孩子遇到问题怎么处理。
第一步就是引起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第二步让孩子止住哭泣,正确表达想法,第三步立马给予反馈。循环。
这里有两点要注意,一个是基础先备技能孩子要具备,比如提要求,JA啥的,二是孩子模仿技能。
难点是第二步,孩子旁边要有个正确示范的辅助,我就充当这个角色,然后教孩子模仿。
当然不同的孩子处理不一样,不同的行为也不一样。
上文解决方法是:孩子哭闹提要求或者逃避任务的问题行为。
我的理解干预原理内核就是:孩子哭闹是有原因的,让孩子发现哭闹并不能解决问题,而采用老师教的方法能解决问题,那孩子就不会哭闹了。
实际使用很考验老师的专业能力,我特意问过了,问题行为干预不建议家长自己做。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在 flyddll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在头疼情绪问题,能展开讲讲吗?或者举个具体案例,感谢
--
修改:Zziizi FROM 114.249.131.*
FROM 114.24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