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奖博士招生总结,来自中国的学生全军覆没。
今年是疫情影响的学生的毕业年,有些趋势很有借鉴意义。
本人关联的的两个理科研究组,一个是美国藤校,一个是澳洲八大。两边给定的导师都是非亚裔的顶尖青年学者。
两边申请量大概是三百和一百,疫情以前的经验两边比率大概是是五比一。
来自中国的申请人以前至少有一半,今年不到三分之一。
来自伊朗埃及巴基斯坦等国的申请量大增,今年占了将近一半。
来自欧洲学生的申请量也有翻倍。
来自中国三大校的申请人大幅下降,其中最令人惊诧的是中科大的学生,在求爷爷告奶奶地努力下,单独发招生广告至对口班级通讯群的情况下,最后连一个报名的都没有。反倒二非211甚至三本毕业生的申请人大量出现,真是怪了。
优秀候选人的比例没多大变化,大概有十分之一的比率,多数是来自欧洲的学生,也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因为竞争激烈,以前鲜见的生源也有出现,今年第一次看到牛津的first honor(top 5%)申请澳洲学校的博士。优秀学生很抢手,晚一周就被签走的现象很常见。而且发现很多pi对有研究方向相关行业及职位工作经历的候选人更为青睐。
往年提前套瓷的中国学生数量大减,了解后才知道是通讯息渠道和语言交流能力的原因,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去哪找海外学校的奖学金机会,又因交流能力欠缺无法表达自己和深入交流。即便套瓷的学生其动机也多是打算未来移居,喜爱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也没有,绝迹了!
招生中推荐信作假甚至成绩单造假现象在亚裔学生中时有发生,今年比例远高于往年,越是非精英学校的毕业生概率越高。奉劝年轻人不要做这种得不偿失的事,首先没有用,现在大家都付钱给专业尽调公司去做背景调查,有啥遮掩真藏不住;其次做了毁的是整个学校甚至地区的声誉。
身边华裔pi的几个组招生情况和比较类似,虽然他们有更多来自中国的申请人,有感于声生源质量和数量的双重下降,外加避嫌(招校友和同源太多是学术道德大忌)和经费缩水以及恐去于候选人签证迟滞的原因,最后两边两个学院加起来二三十个组,今年未招一名来自中国的学生,也是一大现象。
--
FROM 129.12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