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逛论坛,大学时经常逛天涯,现在天涯没了就时常逛逛水木。今天刷到农民是最清闲的职业(大意)这个帖子有感,作为农民的后代有些许经历感触较深,特别想写点什么回复一下,奈何才发现没有积分回复不了,那就写在这里吧,也希望水木能考虑一下降低发帖的门槛,多给新人一些讨论的机会。
首先楼主说的这句话其实有一个概念上的混淆。农民不是一个职业,是一种身份。农民可以种小麦,种水稻,种玉米,种花生,扣大棚,种蔬菜,种水果。。。而各工种的劳动量相差很大,悬殊的差几倍可能都不止。据我儿时干过的农活儿了解,种小麦可能是比较轻松一点的。我大概讲一下种小麦的流程(凭记忆可能有错误大家多指正):种前要整地松土,然后起岭种麦种施肥,翻地平整,麦子成长过程中要偶尔浇水,锄地,打药,儿时这些基本都是人工的,因为是山地,规模也小上不了机械化。等成熟了就去收割,记忆里父辈早上四点多就要上山用镰刀收割,要趁着天不亮有露水收割,太阳出来了可能收割的过程中麦粒就掉到地里了?(我猜测的),收完了要把麦子转到村里的麦场去脱粒,因为山路不好走有时候需要用手推车去推,路宽的可以用拖拉机,现在据我了解路宽的一般都可以进联合收割机了,但是山上路窄的可能还是没有太好的办法。到了麦场就是父辈们兄弟或者朋友大家齐上手,脱粒的机器按时收费,所以一般会凑比较多的人手让机器别闲着,脱粒完了就是用叉子收麦秆垛草垛(草垛可以用来留着以后烧火做饭),然后把麦子转到家里的院子里和平房上晾晒,我是最讨厌晒粮的,因为要把五六十斤重的麦子一袋一袋扛到房顶的平台上,很辛苦,遇上下雨天可能又得扛下来放到屋子里。晾晒的过程中还要趁有风的天气扬一下麦子,其实就是把麦秆这些粗的杂质筛出去,当然这是自己吃,对外卖应该不用。这基本就是种麦子的一个周期了。其实种麦子基本就是集中突击几天,对于常年劳作的农民来说一家三亩两亩地,总的劳动量并不是很大。
种瓜果蔬菜会更辛苦一些,因为持续劳作的天数多,比如种草莓,每天早上五点就要去摘,好早早卖给贩子去赶早市,回家吃点饭休息不一会就得回大棚里接着浇水,施肥,打药,除草,筛果等等,种草莓是个精细活儿,每天的工作都不一样,但是每天总有事情要做,因为一直在大棚里面,所有的劳作都只能是弯着腰,所以大部分人干几年腰腿都不太好。当然也有能直起腰的大棚,但是投入太多,一般的家庭农户很难负担起。大棚有一点很不友好,就是里面的温度高,天热的时候可能要到40多度,我去过几次,很闷,有点透不过气,一直在里面劳作应该不会太好受。种草莓这个过程大概要持续几个月,种完草莓可能又得抓紧种西红柿等等。个人的感受是要比我坐办公室辛苦。
所以没法单纯的说农民清闲,还是要看具体工种。就像说工人一样,办公室文员和建筑工人都是工人,但是两者劳动量差很多。横向对比,也很难说办公室文员要比种瓜果蔬菜的农民辛苦。
可能传统意义上,说起农民给人直观的感受就是种粮,但就身边农民而言,因为某些原因,粮食价格和农民的付出不成正比,大部分农民种粮也都只是自家够吃就行,营生基本还是靠外出打工或者种植瓜果蔬菜这种经济作物为主。
写这么多吧,也算对小时候的回忆,好像又回到了儿时那个夏天,放麦假的清晨,从菜园的架子上拔了几根水灵水灵的黄瓜,带着母亲做的热乎乎的饭菜,走到地头去给干活的父亲送饭,一家人坐在田间吃着早饭,聊着天,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望着地里刚割下还挂着露珠的麦穗,脚踩在土地上的那种踏实感将伴随我一生。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82.3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