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班集体建设中,不少班主任都会遇到“力不从心”的情况,这些 “不太理想” 的现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班风难管。学生规则意识弱,课堂上纪律松散,迟到、说话、小动作等违纪行为频繁发生。班主任每天忙着处理同学间的纠纷、应对突发状况,往往陷入“消防员式”的被动局面,根本没时间做更深入的班级规划。
二是“班格” 低迷 。班级整体没朝气,学生缺乏进取心,遇到集体任务时不愿协作,对班级荣誉也没什么概念。比如运动会、班级评比时,大家积极性不高,很难拧成一股绳。
三是“班能”不足 。班干部组织能力薄弱,班级日常事务几乎全靠班主任操心 —— 小到收发作业、布置教室,大到组织班会、搞集体活动,一旦班主任没跟进,事情就容易“卡壳”。也正因如此,班级在各类评比中往往表现平平。
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出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班主任角色定位偏差。很多班主任把自己当成了 “管理者”,每天围着纪律、事务转,却忽略了自己更该是 “班级建设的引领者” 和 “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没能引导学生形成共同的班级目标,也没帮学生培养自主管理的能力。
其次是学生主体性没发挥。不少班级管理都是 “老师说了算”,学生长期处于 “被动服从” 的状态: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机会参与班级决策,也没机会锻炼管理能力。时间久了,学生不仅自我管理能力差,对班级的归属感和集体意识也会越来越弱。
最后是教育视野缺乏长远性。有些班主任做班级建设时,只盯着眼前的 “统一标准”—— 比如纪律要达标、卫生要评优,却没有长远规划和系统思维。过度强调 “外部控制”,反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让班集体失去了应有的活力。
说到底,如何建好班、打造高品质班集体,真正实现 “育人” 目标,已经成了当代班主任的核心任务和专业挑战。毕竟,推动班集体“内涵式发展”—— 让班级不仅有纪律、有秩序,更有活力、有温度;提升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专业素养;优化班级生活品质,帮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地成长 —— 这既是新时代班级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班主任实现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向。
--
FROM 61.17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