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马斯克的星链注定要失败,国内也有外行在折腾这个
透明转发是啥意思?
【 在 no1idea 的大作中提到: 】
: 包括国内那些想搞低轨宽带星座的。
: 为什么说是外行呢,因为目前这些人,懂卫星的不懂通信,懂通信的不懂卫星,懂卫星又懂通信的不懂天基宽带移动通信,所以这些人凑一起就是外行,还有,就是既不懂卫星也不懂通信的,那些领导。
: 再就是这些人不懂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关键技术都没搞明白,就敢吹牛上项目,外行。
: ...................
--
FROM 114.246.101.*
没市场? 现在就50万订购用户了,10万活跃用户。 每当你在外面手机没网络的时候,那就是市场。这还只是小范围试运营。
别提什么5G全覆盖,全中国你走过几个地方,全世界你走过几个地方?
【 在 no1idea (煎鸡蛋) 的大作中提到: 】
: 包括国内那些想搞低轨宽带星座的。
: 为什么说是外行呢,因为目前这些人,懂卫星的不懂通信,懂通信的不懂卫星,懂卫星又懂通信的不懂天基宽带移动通信,所以这些人凑一起就是外行,还有,就是既不懂卫星也不懂通信的,那些领导。
: 再就是这些人不懂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关键技术都没搞明白,就敢吹牛上项目,外行。
: ...................
--
FROM 93.234.241.*
在星链之前,全球卫星互联网用户就有50多万,每月费用大概是10GB/99美元的水平,星链是99美元100M宽带无限用的水平。卫星数量达到1万的时候,差不多可以容纳千万级用户,每年光月租就收入百亿美元级别。
【 在 EricCart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市场? 现在就50万订购用户了,10万活跃用户。 每当你在外面手机没网络的时候,那就是市场。这还只是小范围试运营。
: 别提什么5G全覆盖,全中国你走过几个地方,全世界你走过几个地方?
:
--
FROM 123.118.7.*
除了星间激光链路外,其他的技术难度不太高,至少spacex公司已经都攻克了。
你说的国内情况,倒是有可能,太多骗子,忽悠补贴和忽悠投资赚一笔就跑的占99%,把大环境搞得乌烟瘴气。
但是,米帝环境还是很健康的,猎鹰九号和fh的成功摆在前面呢。
【 在 no1idea 的大作中提到: 】
: 包括国内那些想搞低轨宽带星座的。
: 为什么说是外行呢,因为目前这些人,懂卫星的不懂通信,懂通信的不懂卫星,懂卫星又懂通信的不懂天基宽带移动通信,所以这些人凑一起就是外行,还有,就是既不懂卫星也不懂通信的,那些领导。
: 再就是这些人不懂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关键技术都没搞明白,就敢吹牛上项目,外行。
: ...................
--
FROM 123.118.7.*
你说难度不高倒是有可能,但说马斯克已经攻克了,那就是没经过调研啦。
马斯克的星链并没有星上宽带路由,卫星只起到wifi中继的作用,通信节点还是用的地面基站,也没有星地宽带移动通信协议,波束切换也只是针对固定地面用户,没有移动用户。
针对星座拓扑结构一直在变且用户也一直在到处移动的通信协议一直处于研究中,还不成熟。
核心路由器技术可能成熟,但星载的宽带软硬件和拓扑变化的路由协议之类的都没应用过。
激光链路马斯克在做实验,关键是要降低成本增加可靠性,原理上都没问题。
波束切换也是很麻烦,目前针对固定用户可以设计,用户都动起来的话,在多重覆盖和远距离延迟下如何保证通信连续,软切换协议是个麻烦事儿。
至于卫星本身,只要不惜代价,不是问题,就是个飞行的基站而已。
【 在 drif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除了星间激光链路外,其他的技术难度不太高,至少spacex公司已经都攻克了。
: 你说的国内情况,倒是有可能,太多骗子,忽悠补贴和忽悠投资赚一笔就跑的占99%,把大环境搞得乌烟瘴气。
: 但是,米帝环境还是很健康的,猎鹰九号和fh的成功摆在前面呢。
: ...................
--
FROM 180.77.3.*
我不是搞通信的也没有认真研究过,不敢随便细说技术难度,但是你说的这些难题在地面基站上都不是问题,转移到星链卫星上,不过是设备减重和降低功耗扩大容量、解决高速移动下可能的问题。
至少目前从星链的运作情况上看,近10万实际用户貌似没有见到什么负面反馈,移动接收端貌似spacex一直在申请在星舰上使用的许可,应该是已经初步解决了移动端问题,而且星链的未来重要商业客户就是在天上飞 海里游和地上跑的,这些群体是最需要星链通信的,至于技术难题,毕竟天上卫星每秒速度7km,地面每秒增加个几十米,没有出现根本上的质变难题,更多的是工程实现方面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
【 在 no1ide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难度不高倒是有可能,但说马斯克已经攻克了,那就是没经过调研啦。
: 马斯克的星链并没有星上宽带路由,卫星只起到wifi中继的作用,通信节点还是用的地面基站,也没有星地宽带移动通信协议,波束切换也只是针对固定地面用户,没有移动用户。
: 针对星座拓扑结构一直在变且用户也一直在到处移动的通信协议一直处于研究中,还不成熟。
: ...................
--
FROM 123.118.7.*
10万用户交钱,星链一共实现了多大数据流量?
【 在 drif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是搞通信的也没有认真研究过,不敢随便细说技术难度,但是你说的这些难题在地面基站上都不是问题,转移到星链卫星上,不过是设备减重和降低功耗扩大容量、解决高速移动下可能的问题。
: 至少目前从星链的运作情况上看,近10万实际用户貌似没有见到什么负面反馈,移动接收端貌似spacex一直在申请在星舰上使用的许可,应该是已经初步解决了移动端问题,而且星链的未来重要商业客户就是在天上飞 海里游和地上跑的,这些群体是最需要星链通信的,至于技术难题,毕竟天上卫星每秒速度7km,地面每秒增加个几十米,没有出现根本上的质变难题,更多的是工程实现方面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
:
--
FROM 166.98.20.*
平均速度100Mb,24小时随时使用,够不够?
【 在 xiaoju 的大作中提到: 】
: 10万用户交钱,星链一共实现了多大数据流量?
:
--
FROM 123.118.7.*
既然目标是替代主干网,自然要算总带宽
作为非服务地区用户,我找朋友买个回家收藏,是不是也是10万人之一?
【 在 drif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平均速度100Mb,24小时随时使用,够不够?
:
--
FROM 166.98.20.*
你买一个扔掉也算一个用户,但不算活跃用户,所以不是10万之一。
【 在 xiaoju 的大作中提到: 】
: 既然目标是替代主干网,自然要算总带宽
: 作为非服务地区用户,我找朋友买个回家收藏,是不是也是10万人之一?
:
--
FROM 123.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