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Inside GNSS:北斗激光通信实验 (转载)
都是半瓶水在瞎咣当
GPS和北斗民码的导航电文的信息速率是50bit/s,但是这个激光信道压根就不是去替代现有的导航电文的,是地面测控站监控卫星状态并上传控制指令、修正星钟频率的通道,重点在于可以大幅提高星载钟频率的测控精度
【 在 laul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原文,现有的导航卫星的通讯速率才几千字节,显然根本就没法跟通讯卫星比。
: 道理也很简单,导航是导航卫星的主业务,它的资源都用来干导航的活儿了,能用来
: 通讯的资源很少,通讯速率自然不行。
: ...................
--
FROM 111.198.57.*
没事没事,可以杠,不辨不明,真正卫星上的技术我也不懂,我只了解接收端
【 在 matlab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基本上算是业内人士,我想抬两句杠,但想想忍住了。
--
FROM 111.198.57.*
速率都不一定重要,重要的是星载钟的时间和频率的测控精度
如果可以通过提高测控和星间链路的精度 让铷钟达到氢钟的稳定度水平,那就可以提高北斗的服务精度,同时还能降低单颗卫星的成本。北斗三代应该大部分用的是铷钟,少部分氢钟
------------------------------------
记错了,二代大部分是铷钟,三代的星一半以上是氢钟了
【 在 hongd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 所以重点是上行数据通道的速率?
--
修改:eggcar FROM 111.198.57.*
FROM 111.198.57.*
不是,地面站向卫星加注时间/频率信息有复杂的同步技术,不是在数据包里打个时间戳的事儿,瓶颈也肯定不是通信速率,具体技术细节不清楚,但可以合理推测的是把地面钟组的频率调制到激光上比调制到微波载波上更稳定,抗干扰能力更强,技术潜力更高
星载钟的频率稳定度要求到10E-14~10E-15的量级,不光要靠星载钟自己的性能稳定,也依赖地面站的监测和调整,甚至是靠星间链路让所有卫星的钟组成钟组,北斗三代的一大升级就是星间链路
【 在 hongd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一般来说,通信速率越快,传送同步时间戳的所需的时间越少,同步中可能引入的误差也越小?
--
FROM 111.198.57.*
向没有相关背景的人解释很麻烦的
长话短说,即便是打报文的时间戳,精度也完全不受通信速率的影响,参考ptp
况且这种方式可以做时间同步但是完全不能满足频率修正的精度,差着数量级了,必定是有专门的频率同步机制,具体是哪种只有相关人员才知道了
【 在 hongd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但可以合理推测的是把地面钟组的频率调制到激光上比调制到微波载波上更稳定”
--
FROM 110.17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