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Inside GNSS:北斗激光通信实验 (转载)
【 在 eggcar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是半瓶水在瞎咣当
: GPS和北斗民码的导航电文的信息速率是50bit/s,但是这个激光信道压根就不是去替代现有的导航电文的,是地面测控站监控卫星状态并上传控制指令、修正星钟频率的通道,重点在于可以大幅提高星载钟频率的测控精度
:
所以重点是上行数据通道的速率?
--
FROM 1.91.33.*
【 在 eggcar 的大作中提到: 】
: 速率都不一定重要,重要的是星载钟的时间和频率的测控精度
: 如果可以通过提高测控和星间链路的精度 让铷钟达到氢钟的稳定度水平,那就可以提高北斗的服务精度,同时还能降低单颗卫星的成本。北斗三代应该大部分用的是铷钟,少部分氢钟
一般来说,通信速率越快,传送同步时间戳的所需的时间越少,同步中可能引入的误差也越小?
--
FROM 222.126.214.*
【 在 eggca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地面站向卫星加注时间/频率信息有复杂的同步技术,不是在数据包里打个时间戳的事儿,瓶颈也肯定不是通信速率,具体技术细节不清楚,但可以合理推测的是把地面钟组的频率调制到激光上比调制到微波载波上更稳定,抗干扰能力更强,技术潜力更高
: 星载钟的频率稳定度要求到10E-14~10E-15的量级,不光要靠星载钟自己的性能稳定,也依赖地面站的监测和调整,甚至是靠星间链路让所有卫星的钟组成钟组,北斗三代的一大升级就是星间链路
:
“但可以合理推测的是把地面钟组的频率调制到激光上比调制到微波载波上更稳定”
-- 我不就是在猜测为啥激光比微波好嘛。好歹我给出了自己的猜测,到您这就一句“但可以合理推测”? 那您的具体推测内容呢?
--
FROM 1.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