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深蓝航天“星云M”试验箭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成功
5月6日,商业火箭企业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下称“深蓝航天”)自主研发的“星云-M”试验箭完成一公里垂直起飞及降落(VTVL)飞行试验。火箭在爬升和下落过程中同时进行了横向移动,最后降落至着陆场“靶心”位置不足0.5米点位。
此次试验是深蓝航天“星云-M”试验箭完成的第三次垂直起飞及降落飞行试验,验证了火箭垂直回收过程中箭体空气动力学问题、长时间的力热及振动环境适应性、发动机长时间和大范围的变推工作能力、可重复使用箭体结构及着陆缓冲装置、横向制导及姿态控制能力等关键核心技术,为后续开展10公里级垂直回收和入轨级回收打下基础。
深蓝航天总部位于江苏南通,在北京亦庄和陕西西安分别设有火箭总体、液体发动机研发中心;在陕西铜川建有火箭动力系统测试基地。去年7月,深蓝航天完成首次垂直起飞和垂直降落自由飞行,实际飞行弹道最高点相对高度近10米,去年10月完成百米级VTVL垂直回收试验。
相比百米级试验,此次公里级VTVL垂直回收飞行试验中,发动机单次点火工作时间有大幅跨越,全程试验时间70秒,飞行速度达到0.2Ma。
在较大范围内灵活调节推力的发动机技术和返回着陆的横向制导控制技术是回收的技术难点。返回时需要调节推力进行精确减速,还要摆动发动机进行横向移动。“这两个动作都是通过控制发动机的推力和摆角实现的,两者存在一定的耦合和相互影响,必须设计高精度的调推减速算法和横向制导算法,同时充分考虑各种干扰因素、制约条件和偏差工况,才能实现在回收落地的同时精确横移到指定地点。”深蓝航天“星云-M”技术负责人表示。
此次试验在垂直起飞与垂直着陆飞行过程中加入横向制导算法,预先装订目标点坐标,通过箭上计算机计算和规划,发出横向制导指令,导引火箭向目标坐标横移,开展火箭异地返场回收技术验证,为未来入轨火箭的异地返场回收复用、洲际旅行等进行先期技术验证。
深蓝航天表示,下一阶段将采用与入轨火箭完全相同的全尺寸试验火箭,继续开展高空回收试验,突破10公里、100公里高度,最终实现入轨火箭一子级可控回收和重复使用。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3
--
FROM 111.193.86.*
NB
【 在 hyhcw 的大作中提到: 】
: 5月6日,商业火箭企业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下称“深蓝航天”)自主研发的“星云-M”试验箭完成一公里垂直起飞及降落(VTVL)飞行试验。火箭在爬升和下落过程中同时进行了横向移动,最后降落至着陆场“靶心”位置不足0.5米点位。
:
: 此次试验是深蓝航天“星云-M”试验箭完成的第三次垂直起飞及降落飞行试验,验证了火箭垂直回收过程中箭体空气动力学问题、长时间的力热及振动环境适应性、发动机长时间和大范围的变推工作能力、可重复使用箭体结构及着陆缓冲装置、横向制导及姿态控制能力等关键核心技术,为后续开展10公里级垂直回收和入轨级回收打下基础。
: ...................
--
FROM 222.129.1.*
赞,这个差不多相当于蚱蜢第八跳,13年的水平。看好两三年后火箭垂直回收变成了低科技
【 在 hyhcw 的大作中提到: 】
: 5月6日,商业火箭企业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下称“深蓝航天”)自主研发的“星云-M”试验箭完成一公里垂直起飞及降落(VTVL)飞行试验。火箭在爬升和下落过程中同时进行了横向移动,最后降落至着陆场“靶心”位置不足0.5米点位。
: 此次试验是深蓝航天“星云-M”试验箭完成的第三次垂直起飞及降落飞行试验,验证了火箭垂直回收过程中箭体空气动力学问题、长时间的力热及振动环境适应性、发动机长时间和大范围的变推工作能力、可重复使用箭体结构及着陆缓冲装置、横向制导及姿态控制能力等关键核心技术,为
: 笮10公里级垂直回收和入轨级回收打下基础。
: ...................
--
修改:qgg FROM 111.197.106.*
FROM 111.197.106.*
厉害。
【 在 hyhcw 的大作中提到: 】
: 5月6日,商业火箭企业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下称“深蓝航天”)自主研发的“星云-M”试验箭完成一公里垂直起飞及降落(VTVL)飞行试验。火箭在爬升和下落过程中同时进行了横向移动,最后降落至着陆场“靶心”位置不足0.5米点位。
:
: 此次试验是深蓝航天“星云-M”试验箭完成的第三次垂直起飞及降落飞行试验,验证了火箭垂直回收过程中箭体空气动力学问题、长时间的力热及振动环境适应性、发动机长时间和大范围的变推工作能力、可重复使用箭体结构及着陆缓冲装置、横向制导及姿态控制能力等关键核心技术,为后续开展10公里级垂直回收和入轨级回收打下基础。
: ...................
--
FROM 123.116.125.*
这个估计过于乐观了一点。
蚱蜢第八跳是13年水平不假
可是F9第一射,可是2010年6月LEO。
F9第二射,2010年12月,带着是Dragon的圆形飞船上空间站轨道了。
不可回收的F9很早就可以用了,比蚱蜢要早得多。
现在我国民营航天,还远没达到这个水平呢。
【 在 qgg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这个差不多相当于蚱蜢第八跳,13年的水平。看好两三年后火箭垂直回收变成了低科技
:
--
FROM 87.169.245.*
深蓝这个才多大,看着也就几米高,
蚱蜢是正儿八经塞了个Merlin 1D的货,30多米高
【 在 EricCart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估计过于乐观了一点。
: 蚱蜢第八跳是13年水平不假
: 可是F9第一射,可是2010年6月LEO。
: ...................
--
FROM 103.107.216.233
呵呵,看了视频,最后落地时画面明显慢放,就这样下落速度还很高,发动机流量控制很值得怀疑
最后落地到底是否站稳了很值得怀疑,个人认为最后是倒下了,否则视频不会这么快结束
【 在 hyhcw (hyhcw) 的大作中提到: 】
: 5月6日,商业火箭企业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下称“深蓝航天”)自主研发的“星云-M”试验箭完成一公里垂直起飞及降落(VTVL)飞行试验。火箭在爬升和下落过程中同时进行了横向移动,最后降落至着陆场“靶心”位置不足0.5米点位。
:
:
: 此次试验是深蓝航天“星云-M”试验箭完成的第三次垂直起飞及降落飞行试验,验证了火箭垂直回收过程中箭体空气动力学问题、长时间的力热及振动环境适应性、发动机长时间和大范围的变推工作能力、可重复使用箭体结构及着陆缓冲装置、横向制导及姿态控制能力等关键核心技术,为后续开展10公里级垂直回收和入轨级回收打下基础。
--
FROM 223.104.41.*
现在就是低科技啊,没啥用处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5
【 在 qgg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这个差不多相当于蚱蜢第八跳,13年的水平。看好两三年后火箭垂直回收变成了低科技
--
FROM 115.171.168.*
有道理,再看看进展吧
【 在 EricCart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估计过于乐观了一点。
: 蚱蜢第八跳是13年水平不假
: 可是F9第一射,可是2010年6月LEO。
: ...................
--
FROM 111.193.231.*
蚱蜢是F9第一级小改
F9是正经可以带载荷入轨的火箭
国内民营这帮子不去先把入轨第一步走好
一个个倒换着玩窜天猴七上八下也不知道图个啥
【 在 EricCart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估计过于乐观了一点。
: 蚱蜢第八跳是13年水平不假
: 可是F9第一射,可是2010年6月LEO。
: ...................
--
FROM 103.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