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spx再破记录,同枚一级14次成功发射+回收,十五手火箭诞生
天地激光通信,这个在航天里面只算载荷。
真看不上的。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嗨呀,本版去年就有中国首次商业航天天地激光通信实验圆满成功一片拍手叫好的声音,你那个时候咋不跳出来说这是民科嘛。
--
FROM 123.117.83.*
不是民科嘛,咋就变成看不上了?
火箭回收看不上,星链看不上,天地激光通信也看不上,
看不上的东西好像有点点多呢。
【 在 foureyesdog 的大作中提到: 】
: 天地激光通信,这个在航天里面只算载荷。
: 真看不上的。
:
--
FROM 114.222.220.*
因为下行光路有限,
最多下行到区域中心然后再路由到各个终端。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嗨呀,本版去年就有中国首次商业航天天地激光通信实验圆满成功一片拍手叫好的声音,你那个时候咋不跳出来说这是民科嘛。
--
FROM 223.74.122.*
本来就是这么玩的啊,光纤是固定端,星链天地激光自然也是固定端,移动端才需要RF。
一颗星光路有限,去年中国的首次天地激光实验是100Mbps。我们就假设成熟的天地激光只有1Gbps带宽好了,那1万颗星就有10Tbps带宽了,4.2w颗星就是42Tbps了。
2019年全球互联网的总带宽大约是466Tbps,
https://blog.telegeography.com/466-tbps-the-global-internet-continues-to-expand
4.2w颗星的星链的天地链路带宽已经到了全球互联总带宽的10%,也即能勉强摸到一个数量级的尺度了。
而且还可以更进一步,把数据中心(以aws为例,大概130万台服务器)也打到天上,这样数据中心之间可以用星链之间的激光链路,这个在1.2w颗星规模组成的mesh网络理论带宽上限大约有240Tbps,相当于全球互联带宽的一半。用户在地面只需要终端,再配合地面分发网络部署少量CDN,40Tb的带宽可能也就够了。
以上具体的细节我都做过初步的计算,需要的运力是殖民火星1/10的规模,大约1w刀的发射成本。然后aws的年营收大概是700亿刀级别,按照5年更新的寿命算,平摊到每年需要2000亿刀的成本,收支还存在3倍差距,但大体是在一个数量级的,因为是初步估算,工程上1个数量级内的差异完全可能抹平,这条路线完全是存在可能性的。
最后,4.2万颗星也完全可能只是个起步。如果马斯克能殖民火星,那么以殖民火星所需的运力,把全地球70亿人全部打到LEO只需要3年不到的时间。未来是充满着无限可能的。
【 在 somebody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下行光路有限,
: 最多下行到区域中心然后再路由到各个终端。
:
--
修改:lvsoft FROM 114.222.220.*
FROM 114.222.220.*
我说的可不是带宽的事,
我说的是一颗星有几个光转发器的事。
如果只有一个转发器,哪怕带宽有1Tbps,也只能给一个人用,对准一个人的发射终端。
激光就那么大点发散角。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来就是这么玩的啊,光纤是固定端,星链天地激光自然也是固定端,移动端才需要RF。
: 一颗星光路有限,去年中国的首次天地激光实验是100Mbps。我们就假设成熟的天地激光只有1Gbps带宽好了,那1万颗星就有10Tbps带宽了,4.2w颗星就是42Tbps了。
: 2019年全球互联网的总带宽大约是466Tbps,
: ...................
--
FROM 223.74.122.*
天地激光链路肯定是需要地面站的。你就把它当成是某种5G基站好了。
星链v1.5版的激光链路有4个tranceiver,构成mesh网络。
星链v2.0版体积是v1.5版的10倍。假设每颗能整10个对地的激光链路。
4.2w颗星可以连接地面40万个地面站。
2021年的数据,全球大概有1000万个4G基站,200万个5G基站。最多也就存在2个数量级的差距,我觉得也不算多远吧。
【 在 somebody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说的可不是带宽的事,
: 我说的是一颗星有几个光转发器的事。
: 如果只有一个转发器,哪怕带宽有1Tbps,也只能给一个人用,对准一个人的发射终端。
: ...................
--
FROM 114.222.220.*
用户又不是平均铺在地球表面的,除了远洋轮船以外,其他有聚集又没有光缆连接的,没有多少了。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天地激光链路肯定是需要地面站的。你就把它当成是某种5G基站好了。
: 星链v1.5版的激光链路有4个tranceiver,构成mesh网络。
: 星链v2.0版体积是v1.5版的10倍。假设每颗能整10个对地的激光链路。
: ...................
--
FROM 223.74.122.*
估算嘛,很多细节我不可能算那么准确,随便就会有1个数量级的误差的。
大陆大约占30%地球面积,再考虑人口的聚集性,把陆地面积缩成1/3,也无非是再增加一个数量级的差距。
天地激光链路这块我的估算是比较保守的。比如天地激光链路能传多远还不知道呢,如果能支持的俯仰角比较大,那单星的覆盖面能迅速扩大的,同时v2.0版的星链也不是只能有10个收发器啊,7米长1.2吨重的星,一个nm级精度的云台也就拳头大小而已,有100个收发器也不是不可能啊。再加上每个收发器1Tbps带宽你觉得我估算的很大么?光纤都做到400T了。自由空间光通讯和光纤本质上也没区别的。天地通讯倒是要考虑大气干扰,但下行也可以放大光斑的嘛。
此外,城市这种超高密度的场合,也当然可以假设有更好的基础设施啊,没必要死守着一颗星链接一个地面站的想法,做个分发会死嘛?
【 在 somebody 的大作中提到: 】
: 用户又不是平均铺在地球表面的,除了远洋轮船以外,其他有聚集又没有光缆连接的,没有多少了。
--
FROM 114.222.220.*
城市有光缆,就不用卫星了
问题还是在于无线电可以一个天线和多个终端来往信息,时分复用码分复用频分复用,但是光转发器不行。一个卫星服务一百个人?那整个星座也就能服务几万人,最多加个0。有钱又接不上光缆的也就那点。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估算嘛,很多细节我不可能算那么准确,随便就会有1个数量级的误差的。
: 大陆大约占30%地球面积,再考虑人口的聚集性,把陆地面积缩成1/3,也无非是再增加一个数量级的差距。
: 天地激光链路这块我的估算是比较保守的。比如天地激光链路能传多远还不知道呢,如果能支持的俯仰角比较大,那单星的覆盖面能迅速扩大的,同时v2.0版的星链也不是只能有10个收发器啊,7米长1.2吨重的星,一个nm级精度的云台也就拳头大小而已,有100个收发器也不是不可能啊。再
: ...................
--
FROM 223.74.122.*
光收发器的唯一限制就是只能点对点,但时分复用码分复用频分复用跟光收发器有啥关系啊?
光收发器怎么就不能频分码分了?
一个卫星服务100个基站,每个基站再二次分发给100个基站不就行了。5G都有前传中传,凭什么天地激光就咬死只能直连100个人?
另外城市有没有光缆不重要,我想探讨的就是完全基于星链模式取代地面光纤来承载现在的全部流量的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可行性。
这里有篇介绍FSO通讯的文章,按照里面的说法,天地激光可以达到10~40Gbit/s呢,这个级别的带宽只服务1个人?5G提供给一个小区的平均回传带宽也就是3Gbps上下而已。
https://www.dsliu.com/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4673
【 在 somebody 的大作中提到: 】
: 城市有光缆,就不用卫星了
: 问题还是在于无线电可以一个天线和多个终端来往信息,时分复用码分复用频分复用,但是光转发器不行。一个卫星服务一百个人?那整个星座也就能服务几万人,最多加个0。有钱又接不上光缆的也就那点。
--
修改:lvsoft FROM 114.222.220.*
FROM 114.22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