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以一个小公司为例,讲一讲SLS是怎么垮到今天这种程度的
转载 from zhihu
我们公司用了二十年的阀门都失传了
去工业化 后无奇不有
首先,生产阀门的是一家在利兹的老工厂,在2008年就挺不住了,要被一个亚洲公司兼并。
当时我们就考虑要换一家供应商
但牵头的领导正好转岗,这事进行到一半没下文了,新来的领导说和新的亚洲公司沟通一下,继续生产我们需要的阀门。
然后,这个事情因为我方各种拖沓,而亚洲人做事太快,等和亚洲公司建立联系时,人家已经把老工人和生产线全裁撤了。
之后,我方决定把剩余的阀门全买过来屯着,想着还能用上十来年,等用完时新的管道技术已经上马了,也不再需要使用老阀门了。
结果
负责新技术的研发团队在2014年被裁撤了,因为该团队的项目和新能源不相关,不符合公司未来的调整战略。
再来
囤积包括老阀门在内大批老零件的仓库被转卖了,连仓库带里面的东西。因为新来的管理层要downsizing,觉得这么多仓库占用了那么多费用不如卖了
于是阀门问题就没法解决了。
最后,管理层的解决办法是把整个炼化车间卖给道达尔,让接手的法国人去解决吧。
你们如果问,为什么管理层这么弱智
我只能说,大概是因为以前的管理层是工程师出身 ,现在都是财务,法律和纯商科出身,对行业的思考方式不同吧。
-----------------------------------------------------------
看多了这种事情,你就知道当年土星五号能登月,现在SLS连上个发射台都有困难,实在太正常了。
六十年代米帝深厚工业科研实力,60年代NASA把登月项目拆成几百个小项目分开招标,每个小项目都能招到两三家业界大牛,和四五家有歪招的小公司,各个公司都有把项目做下来的样子。
现在米帝去工业化,小公司都死翘翘。几个垄断巨头除了坐地收钱,没有任何动力养工程师做项目,这才是根本原因。
航天飞机燃料箱总承包商也是马丁的,轨道器是北美航空的,助推器是聚硫橡胶的,发动机是洛克达因的。航天飞机停飞,以上几家承包商全军覆没
S-II上面级作为土星5甚至阿波罗计划的绝对核心,其干质比之高至今惊世骇俗,其承包商同时也是缔造了P-51野马、XB-70瓦尔基里乃至于航天飞机轨道器的北美航空,但历经罗克韦尔、波音时代后,其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原始架构和公司文化早已灰飞烟灭……
和北美航空有着相同命运的,还有航天飞机助推器总承包商聚硫橡胶,在阿波罗时代曾经缔造了3000吨推力超巨星型固体火箭发动机。但在挑战者号事故后,企业破产,后被ATK兼并整合;而ATK后来又收购了轨道科学OSC,并在近年被诺格收购。
而研发了美国主力低温上面级发动机RL-10、土星5一级液氧煤油发动机F-1、土星5二三级氢氧发动机J-2、航天飞机主发动机人类火箭发动机性能之王SSME/RS-25、德尔塔4芯级火箭发动机RS-68的洛克达因,更是命运多舛,被北美航空、波音、普惠/联合技术反复易手,不断裁员,其流失人员的一点面包渣,养起了美国整个私营航天。。。
--
FROM 24.6.47.*
不奇怪,技术本身是需要体系支撑的,没有体系支撑,后续人才逐渐凋零,附着在这些人才大脑里的知识就跟着拜拜了。除非能把所有这些无形的知识都保存下来
【 在 Ocean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转载 from zhihu
: 我们公司用了二十年的阀门都失传了
: 去工业化 后无奇不有
: ...................
--
FROM 123.123.44.*
洛克达因这么吊啊
【 在 Ocean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转载 from zhihu
:
: 我们公司用了二十年的阀门都失传了
:
: 去工业化 后无奇不有
:
: 首先,生产阀门的是一家在利兹的老工厂,在2008年就挺不住了,要被一个亚洲公司兼并。
:
: 当时我们就考虑要换一家供应商
:
: 但牵头的领导正好转岗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大哥大」
--
FROM 112.224.161.*
仓库被downsize这个太真实了,逗死了,都是这样的
【 在 Ocean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转载 from zhihu
: 我们公司用了二十年的阀门都失传了
: 去工业化 后无奇不有
论坛助手,iPhone
--
FROM 111.201.54.*
是的,所以有些关键的行业就算赔钱也要国内采购,就是要自己养着
【 在 mdkkurt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奇怪,技术本身是需要体系支撑的,没有体系支撑,后续人才逐渐凋零,附着在这些人才大脑里的知识就跟着拜拜了。除非能把所有这些无形的知识都保存下来
:
--
FROM 125.118.43.*
去工业化
阴过先走一步,
苏联自断走第二步
丑国走第三步。
兔子国现在北上广的单位也在走去工业化了。天津搞的更加极端,大工业都被玩死,渤
海钢铁。
就看中西部能不能接上去。生产大部分都在中西部了。研发慢慢起来吧。
北上广都在忙搞创新,写论文。
【 在 Ocean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转载 from zhihu
: 我们公司用了二十年的阀门都失传了
: 去工业化 后无奇不有
: ...................
--
修改:foureyesdog FROM 123.117.81.*
FROM 123.117.81.*
不可能的。技术可以写在书本上面。
怎么解决这个技术的经历无法复制!
【 在 mdkkurt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奇怪,技术本身是需要体系支撑的,没有体系支撑,后续人才逐渐凋零,附着在这些人才大脑里的知识就跟着拜拜了。除非能把所有这些无形的知识都保存下来
--
FROM 123.117.81.*
乔帮主说公司不能被销售把持
可搞供应链的厨子也越来越唯利是图,越来越堕落
搞技术的终究在权术忽悠上干不过从小搞花活儿的
最终掌权的都是精通玩弄乌合之众的急功近利的大骗子
论坛助手,iPhone
--
FROM 183.131.105.*
这样看来,中国古代科技退化也是正常的
【 在 Ocean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转载 from zhihu
:
: 我们公司用了二十年的阀门都失传了
:
: 去工业化 后无奇不有
:
: 首先,生产阀门的是一家在利兹的老工厂,在2008年就挺不住了,要被一个亚洲公司兼并。
:
: 当时我们就考虑要换一家供应商
:
: 但牵头的领导正好转岗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22021211RC」
--
FROM 39.168.137.*
技术是写不到书本上的
【 在 foureyesdo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可能的。技术可以写在书本上面。
: 怎么解决这个技术的经历无法复制!
--
FROM 39.1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