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要是C919这个壳现在是全碳纤维
的确,昨天我就说了造壳一点不简单,连骂人都不会骂的一堆外行。
再就是骂里面一堆航电都是老外的,问题是要通过适航认证就得用这些已经千锤百炼屡经考验的品牌。
【 在 Input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够资格嗨好一阵子。壳的发展方向基本就是朝着全碳纤维方向在走的。
: 现在C919碳纤维占比15%还不到,和波音787和空客A350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占比达50%还差了很大一段距离。而且能用于航空的碳纤维国内产能严重不足,高度依赖进口。
: 谁说造壳容易?那是外行!
: ...................
--
修改:xunger FROM 124.205.78.*
FROM 124.205.78.*
排外反科学现在成了新潮了。
我国自己的适航标准基本就是中文翻译,不敢越雷池一步。
老美乃至欧洲的适航认证不排除有设置市场准入的用意,但更多的还是科学的、为了航空安全人类福祉的。
【 在 Input 的大作中提到: 】
: 适航认证的事也是给自己找台阶下,并且从长远来看对自己反而不好。
: 自己弄合规合理的适航标准,用别人的适航标准那都是授人以柄。
: 当然,主要是自己现在还没那个实力去弄适航标准。
: ...................
--
FROM 124.205.78.*
给max颁发适航证和适航标准本身是否科学无关,纯属人祸。
【 在 Input 的大作中提到: 】
: 实力不够想排都排不了。
: 铁路,早就完成了这个进程,现在已经在以中国标准输出了。
: 现在航空人老老实实干活就是了。
: ...................
--
FROM 124.205.78.*
吹牛有点过了。“航电都是我们自研的”,霍尼韦尔作何感想。
【 在 AaYaYa 的大作中提到: 】
: 航电都是我们自研的!所谓是老外的,那是航电的研发工具是老外的,相当于你用C++自己写程序开发了一个软件,而你用的开发工具MSVS是微软的,不能说因为MSVS是微软的就说你用MSVS开发的软件也是老外开发的,当然了,我们现在也在自研航电开发工具,相当于自研MSVS,准备将来和美帝完全脱钩,有感兴趣的欢迎来飞行模拟版学习讨论
:
--
FROM 124.205.78.*
"外国资本家精着呢,外资出技术可以出软件可以出硬件可以,外资出人工绝对不行"。霍尼韦尔20年前就在北京设立了研究院专门作飞控软件黑箱测试。从“就造了个壳子”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造的”,两极端。
【 在 AaYaYa 的大作中提到: 】
: 霍尼韦尔:他们C919的什么什么是我们提供的!
: 所有美国航空航天大公司都有足够的资本说C919里面有什么什么东西是他们提供的,以后万一C919大获成功了的话,他们也都有吹牛的资本,咱们有不反对,有钱大家一起赚
: 但是,分解具体的工作项目,凡是需要堆人工写程序写代码的地方,以及需要消耗脑细胞做设计的地方,以及评估不同技术细节做决策选择实现方式的所有需要真实人力脑力劳动的地方,全都是正经咱们自己人,外国资本家精着呢,外资出技术可以出软件可以出硬件可以,外资出人工绝对不行,外国专家的出场费贵的不行
: ...................
--
FROM 124.205.78.*
他倒是想做白箱测试,问题商飞能干?
【 在 AaYaYa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呀,他是做黑箱测试啊,这不就是我的意思么,咱们做了他们测,玩的很赚,高智商高情商,都是生意人买卖人
:
--
FROM 124.205.78.*
对。航空中千锤百炼过的东西就不要动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真换个品牌莫名其妙的问题一出来,这可不是地面车辆。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种东西是靠经验教训积累的...多看几集空中浩劫就知道了,好多安全隐患靠正向思维根本想不到,而且一出问题就是大事。所以全球共享一种适航规范挺正常的。
: 毛子的图154曾因为插座没有防呆设计,导致维护后插头接错了,一飞机人命。
: 环球800那个事故,因为油箱表的电路和主电缆缠在一起,电缆老化以后,短路了,导致油箱里打火花燃爆了。
: ...................
--
FROM 124.2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