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旧话重提,飞船再入大气层时的伞降可行性
你可以算一下,至少概算一下,需要什么强度级别的伞,需要多少距离,才能够利用外层空间中稀薄的大气耗散掉返回器巨大的势能和动能。
哦,对了,你的伞降思路实际上已经有人在用了,咱们嫦娥登月返回的航天器,就是利用了这个增长缓冲距离,降低再入过程中对结构的强度要求的原理,采用了两次再入大气层的策略。这个策略如果再扩展一下,再改进一下,改成三次,四次,甚至五次溅落大气层,会让返回过程更加的平滑流畅,以及安全。
【 在 fjkj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提出伞降的技术路线,不是反推
--
FROM 166.111.137.*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就是那个速度,还要维持贴着大气层上层稀薄区域航行,需要多大的推力才能维持轨道。千万不要把地面上的刹车过程,直接挪到天上去,行不通的。
【 在 wangychf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这么算吧,应该先算减少的能量和时间的比值
: 很可能,为了缓慢升温,需要绕地球n圈,很可能几天过去了,速度才能降下来。
: 然后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必须在非常稀薄的高度开伞,然而这个密度下,伞打不开;或者用非柔性伞,让它保持展开姿势。
: ...................
--
FROM 166.111.137.*
最后一句,不是在外太空飞,是向外太空飞。速度不对的时候,飞出来的可不是圆,可能是椭圆,抛物线,甚至双曲线。
那个方案里面,需要持续的提供一个指向地心,或者反向延长线指向地心的推力,来弥补引力和离心力的差值。
总之,那个主意不靠谱,而且正因为不靠谱,所以没人用。
【 在 wangychf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这有个矛盾
: 如果速度减的多一些,轨道就下降了,可是还是宇宙速度的量级,即使从7公里每秒降到2公里,伞阻力也大增,就控制不住温度了;估计这个和散热时间对不上,非线性的,可能是多次幂关系。
: 减的少,就一直在外太空飞。
: ...................
--
FROM 166.11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