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阿里亚娜火箭危矣
赢者通吃
何况本来欧洲的航天就是小打小闹
--
FROM 101.71.37.*
发的少,单价很贵导致经济上很不合算
然后ESA现在自己的项目于也少,在航天方面整体投入萎缩了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5为什么要退役?不是一直好好的么
--
FROM 101.71.37.*
这就自吹了,本来中国也就被排除在国际发射市场之外
本质上还是spacex起来了
【 在 hide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大老二打架,老三无了。
:
--
FROM 125.121.235.*
这么评价长5就不公平了,有点放下筷子骂娘的意思
立项搞长5时候spacex根本都没影子,当年是选成熟的技术路线走咯,更何况没有长5国内的大液发根本没法搞
一直到近年国内才真正做到发动机先研,而不是火箭型号牵引发动机研制
【 在 riverwalk 的大作中提到: 】
: 回归了欧洲原来的样子而已,以前苏修火箭不能进入市场,米帝走上航天飞机的道路,让欧洲阿里亚娜4趁机占了一部分商业市场,阿5则是阿4的GTO运力升级版。刚出来的时候风头还是可以的。太空叉起来后,美国释放出来的市场就收回去了。
: 土鳖的长5设计思路其实深受阿5的影响。而且氢氧机推力还不是一个级别。现在也是不上不下的存在。不过还好,因为载人这个因素的存在,煤油机这个科技树发展起来了。
:
--
FROM 125.121.235.*
长5只是立项早,但是中间很长一段时间投入不多加上煤油和大推力氢氧机积累太少,所以拖延的比较久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又不是当年美苏竞赛时候那种搞法
然后现在还是打毒火箭这个我觉得确实有点体制问题,多少要个航天口各所留点饭吃,同时不能否认成熟的毒火箭也便宜了
就具体型号而言,长7比较尴尬因为这个运力范围不高不低的,倒是长7甲可以打较重的GTO比较好
长6和长8本来也是为了在毒火箭退役后填补运力区间的空白
但是这几年看着spacex混的风生水起,技术方向也跟着变了,开始搞可复用甲烷机。
我倒是觉得现阶段这个路子没问题,一方面反正主要服务国内发射市场,现有的火箭家族都能满足要求,价格上也没有贵太多。 同时摸着spacex过河呗
【 在 riverwalk 的大作中提到: 】
: 立项长5的时候没问题,问题1是长5拖延的比较久 2是空叉的新路子趟出来后没有及时跟进。当然全局上看,航天的发展速度已经很快了,如果不和空叉比就形势一片大好。但是火箭的发展确实有点保守了。北斗基本上都是毒火箭打上去的。基于YF100的各种变型,现在才刚有点眉目。但是出来就落后了。
: 装RD120的天顶2,1985年就首飞了。30年后2015年长6首飞。到现在8年了,长6总共10发 6甲2发 长7系列总共打了11发,长8 两发。长7一半打的是货运飞船,长6 打的是小卫星。这些年主力还是毒火箭。
:
--
FROM 101.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