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星舰最后我觉得还会栽在一点上
载人版肯定得有逃逸系统,不然没法合规。
可靠性其实前边讨论过挺多了,对于这种冗余的N+M并联方式,如果能有效及时识别、隔离和代偿故障的话,可以提高整体可靠性,如果没有故障隔离这些,则可靠性会按单发动机故障率N+M次方关系降低,再加上集成工作附带的故障率影响。实际的情况会在这两个“如果”之间。
另外为了实现冗余,实际发射工作量要有所上升,这也会让以任务载荷为单位计的可靠性稍有降低。
从猎鹰的发射数据看,可靠性似乎可以达到要求,只是复用目标尚有疑问。
猛禽发动机的成熟度还在建设中。至于它的复用,从结焦方面看比较有利,但可能材料因素比较麻烦一点。系统本身的复杂度也稍高一点。
【 在 EricCartm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逃生系统,可靠性达不到。
: 第一性原理,还是没法解决工程上的可靠性问题。
--
FROM 125.33.207.*
我说的N+M,显然N是无冗余的量,M是冗余部分,我哪说过一台正常工作就能保证成功的?我没有特化成N=1的情形吧?
简化考虑的话,这个形式,理想情况下不超过M失败可以保证成功。但如果没有故障隔离,一发爆炸就全完蛋。
你说的串并联,你再想想这个属于可靠性上的什么关系。
【 在 mickeyzh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个可靠性模型是错的,可靠性的串并联跟力学的串并联不是一回事儿。如果N+M个发动机只要有一台正常工作就能保证成功,那就是你说的那个故障率,但看来显然不是~
--
FROM 125.33.207.*
我想了想误会在哪里,可能是我表述有歧义。
我说的“则可靠性会按单发动机故障率N+M次方关系降低”可以理解为,可靠性跟故障率的N+M次幂的关系。
但这也不对啊,如果按你要类比的电路并联来的话,应该是 总故障率=单件故障率的N+M次幂,前边也不该是可靠性啊。
我想说的理解是:则可靠性,会按单发动机故障率,(以)N+M次方关系降低。就是 总可靠性 = 单件可靠性的N+M次幂,而 单件可靠性=1-故障率。
这个事情我也不是第一次在论坛里说了。措辞不一,但是观点始终保持一致。
【 在 mickeyzh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个可靠性模型是错的,可靠性的串并联跟力学的串并联不是一回事儿。如果N+M个发动机只要有一台正常工作就能保证成功,那就是你说的那个故障率,但看来显然不是~
--
FROM 125.33.207.*
对不起,高深的技术不能脱离最基本的原理,从可靠性的角度说,没法隔离故障的话,可靠性就是按个数次幂降低。
这是基本的概率原理。扯什么云里雾里的易经量子之类的就是神棍骗子而已。
什么三进制二进制的,你说的理论高效就完全忽视了当初为什么要选二进制。
你说的多燃烧室,那是划分到部件级别的情况,多燃烧室故障率也符合这个规律没错。
那需要比较的就是同等总推力立下多燃烧室单发跟单燃烧室多发的故障率区别。粗略地说燃烧室总故障率可能类似,但其余部分不一样。
他加了很多隔板试图来打破这个概率困境,结果是发动机重量看起来很轻,但是火箭体有很多死重。而且,如果真的很爆裂的故障发生的话,他的隔板可能没用。
说起来还是火箭发动机本身的可靠性过硬最靠谱,然而,猛禽这款纸面指标暴表,重量超轻的火箭发动机,可能没留下多少安全裕度,更别说复用余地了。可能吹牛骗融资的事情不光中国有吧。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对这种拿M次幂来论证多引擎可靠性的态度,一向是嗤之以鼻。
: 这是典型的拿初中物理去论证复杂的现实世界。
: 理论上,三进制比二进制更高效。
: ...................
--
FROM 125.33.207.*
至于你说的壁厚问题,完全按几何比例放大2倍的话,结果是壁厚增加2倍,燃烧室内体积增大8倍。这种情况,如果保持推重比不变,显然大的燃烧室应该更耐压一点。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对这种拿M次幂来论证多引擎可靠性的态度,一向是嗤之以鼻。
: 这是典型的学了点初中物理就试图去论证复杂的现实世界一样的行为。
: 理论上,三进制比二进制更高效。
: ...................
--
FROM 125.33.207.*
至于你说的表面积体积比,我不知道你指的是什么。
从应用研究情况看,燃烧室多大合适这个问题,其实在业界实践中也有各种路子,单个大燃烧室的路子依然并没有被公认要枪毙。大燃烧室的工程问题可能是燃烧容易不稳定,这种流体力学方面的不稳定其实有点不可捉摸,并非主要是表面积体积比的原因吧。航发里对此问题有火焰稳定器之类的。
这是很高深的问题,可能专业高级人才才能弄明白。我试着按自己的浅见抛砖一下。当然这个方面我确实没入门,只是我觉得你更不入门却拿来说事。
按我此刻的理解,如果是固体燃料,或者类似于A在B中燃烧,有燃烧面的情况,那确实体积与面积比的问题存在。航发里可能比较类似,油喷出来在空气中燃烧,那可能会有个燃烧面。面的面积是尺寸的二次方关系,体积是尺寸的三次方关系。
液氧甲烷的火箭同时有气态的燃料和氧化剂进入燃烧室,工作状态下燃烧室的高温和热辐射足以立刻点燃它们。某种程度上,这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燃烧,只是剧烈的放热化学反应而已,所以可能在正常工作工况中,也不必过于执着于燃烧火焰形状啊,燃烧面之类的问题。
再说,燃烧核也不一定非得是一个燃烧室里就一个燃烧核,也不是限定燃烧场分布的情况。
比方可以有多点喷入燃烧的情况,可能相当于把N个小燃烧室捆一起,拆掉相邻燃烧室之间的壁合并成一个大燃烧室,共用一个大喷嘴。这种情况其实等效的几何形状要更短一些。当然,这种设想里不同燃料/氧化剂反应核之间的干扰会存在的,但这种互相作用可能也有有益的方面。有时可能会把一个随机脉动的大波动变成N个随机小波动之和,根据概率论,这种情况总体表现应该更平稳点。
或许,大燃烧室在点火的时候会有点麻烦,但如前所说,或许可以多点点火。固然会有互相干扰的坏处,但或许也有可以通过高温和辐射互相引燃的好处。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对这种拿M次幂来论证多引擎可靠性的态度,一向是嗤之以鼻。
: 这是典型的学了点初中物理就试图去论证复杂的现实世界一样的行为。
: 理论上,三进制比二进制更高效。
: ...................
--
FROM 125.3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