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近地通信轨道容量是6万颗卫星,星链独占4万多颗,其他国家怎么
也没那么多国家发射低轨卫星吧,除了中国,美国还有谁?
【 在 mactom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懂就问,那为什么那么多国家都在发展低轨道卫星呢?
:
:
: ...................
--
FROM 218.79.126.*
国际电联从来没说过近地轨道只能容纳6万颗卫星,英文媒体根本搜不到这条信息,应该是简中媒体的错误翻译,近地轨道从300-2000公里,两个轨道层之间只设置5公里安全距离,可容纳卫星数量起码上亿甚至上百亿。
【 在 mactom 的大作中提到: 】
: 据世界银行及IWS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全球仍有超三成人口不具备联网能力。建设卫星互联网是解决地球“无互联网”人口数字鸿沟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网络信息地域连续覆盖普惠共享的有效补充。
: 卫星互联网使用的卫星,其轨道高度有大约在36000公里的高轨道,8000-20000公里的中圆轨道、350-1400公里的低轨道等。卫星互联网以低轨为主,是卫星通信发展高级阶段,具有广覆盖、低延时、宽带化、低成本等特点。而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需要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域。
: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测算,近地轨道卫星总容量约为6万颗,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各国提交的低轨轨道卫星发射申请超过6万份,全球卫星互联网竞争将趋白热化。由于ITU规定轨道和频段资源获取遵循“先到先得”原则,低轨卫星所主要采用的Ku及Ka通信频段资源也逐渐趋于饱和状态。另外,由于卫星互联网可能带来颠覆性应用,使得这一领域已成为国际上角逐的重要方向之一。
: ...................
--
FROM 120.245.28.*
6万颗应该是从电磁频谱空间分配的角度说的,从太空地理空间讲,应该能容纳很多卫星
【 在 ihi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国际电联从来没说过近地轨道只能容纳6万颗卫星,英文媒体根本搜不到这条信息,应该是简中媒体的错误翻译,近地轨道从300-2 ...
--
修改:mactom FROM 124.126.148.*
FROM 124.126.148.*
电磁频谱不论在地面还是在太空都是有限资源,所以经常会有国家把某个频段拿出来拍卖
【 在 mactom 的大作中提到: 】
: 6万颗应该是从频谱空间分配的角度说的,从太空地理空间讲,应该能容纳很多卫星 ...
--
修改:mactom FROM 124.126.148.*
FROM 124.126.148.*
这个数字没有任何来源,事实上现在各国向国际电联提交的卫星发射申请已经有几十万颗,包括中国的1万多颗
【 在 mactom 的大作中提到: 】
: 6万颗应该是从频谱空间分配的角度说的,从太空地理空间讲,应该能容纳很多卫星
:
--
FROM 120.245.28.*
所以电联就规定了先到先得原则
【 在 ihi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数字没有任何来源,事实上现在各国向国际电联提交的卫星发射申请已经有几十万颗,包括中国的1万多颗 ...
--
FROM 124.126.148.*
美国也一堆人嘲笑
【 在 wuspd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事怪谁呢?
: 老马提出火箭回收复用时兔兔在做什么?嘲笑,质疑
: 老马实现了回收复用时兔兔在做什么?雕虫小技,3年搞定
: ...................
--
FROM 120.227.45.*
很正常,美国多元文化,什么事都有一堆说怪话的,更何况除了马斯克,还有其他想搞太空的大富豪在做,但叫好的人也不少,要不然nasa和美国国防部,还有其他投资方也不会投钱给马斯克了
【 在 hbwc 的大作中提到: 】
: 美国也一堆人嘲笑 ...
--
FROM 124.126.148.*
美国本身大环境就有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互联网之父回忆发明互联网的时候也是碰到了很多不顺利,不过最后还是搞成了,才由此拉开了引领全世界大踏步进入信息时代的序幕。
【 在 mactom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正常,美国多元文化,什么事都有一堆说怪话的,更何况除了马斯克,还有其他想搞太空的大富豪在做,但叫好的人也不少,要不然nasa和美国国防部,还有其他投资方也不会投钱给马斯克了
:
--
修改:mactom FROM 124.126.148.*
FROM 124.126.148.*
6万是怎么算出来的?
【 在 mactom 的大作中提到: 】
: 近地通信轨道大概容量是6万颗卫星,星链申请了4万多颗,已经发射了5000多,这几年占满4万多颗问题不大,
: 后来者基本只能陪跑了。
--
FROM 111.193.16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