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马斯克星链和中国星网工程哪个会占领未来的国际天通市场?
没长眼睛么?没看到我说的4G地面基站500万级么?
至于5G就算了吧,当初建设5G的时候说基站规模还得翻倍,到现在2023年了建了318.9万个5G基站,连已有的4G基站规模都没超过。
【 在 G1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可能不知道地面基站数目的规模,就4万颗卫星 怎么支撑得起地面这么多用户的流量需求?
: 他对运营商地面蜂窝网的基站规模有量级上的认知差距 把地面基站放到天上去 取代地面蜂窝网 只能说脱裤子放屁 地用户在地面啊 放弃地面蜂窝网 选择成本和时延更大的卫星通信是想干什么呢?
--
FROM 180.102.55.*
你这种回复才是有效讨论嘛。
第一个问题你说的没错。
但卫星之间激光通信的主要难点是对准。对准问题能解决,在一束光路中细分出多个空间子通道是光学层面相对没那么复杂的事情。这个事情有难度,但并不是完全做不到。所以我的结论还是不变,星际激光通讯和光纤通讯在信道容量上,在原理层面是完全等价的,成本和实现复杂度另说。现在星链估计是大概率做不到的,但它做不到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不需要,毕竟现在可以先频分复用,暂时还不会撞到这个带宽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列出的是国际互联网带宽,重点是“国际互联”。这才是星链作为骨干网需要去承载的流量。局域内部的流量不需要关心。比如我家里现在就有n条40Gbps链路,但我家出口就300Mbps。我总不能说我家给互联网提供了几个Tbps的带宽吧?
当然,星链的实际有效带宽肯定不会是理论带宽这么高。星链是mesh网络组网的,一条链路在多条路由的过程中会消耗更多的带宽倍数。最终实际能达到的带宽是多少,需要构造一个模型去估算。我估计实际有效带宽和理论带宽应该会有1个数量级的差距。
最后,目前星链是直连用户的模式。这种模式只适合于稀疏用户广覆盖。如果真的要做城市这种高密度区域的用户接入,是一定要部署大量的relay节点的。而这些relay节点最适合的承载方式就是平流层无人机。
当然,目前星链并没有这样的计划。它目前的目标只是拿下整个通讯市场的5%,但我还是我前面的观点,当它真的承担了整个通讯市场的5%的时候,我是不觉得它有什么理由要停下来。
【 在 adu 的大作中提到: 】
: 两个问题:
: 1. 卫星之间激光通信只能做到和一条光纤差不多的带宽。地面的光缆里面可以放很多条光纤。卫星需要和一群卫星通信才能达到一根光缆的带宽。成本和复杂度好像很高。
: 2. 你列出来的互联网带宽是国家之间的带宽总和。国内的带宽要比这个高至少两个数量级。星链总带宽应该比所有用户的接入带宽。
: ...................
--
修改:lvsoft FROM 180.102.55.*
FROM 180.102.55.*
友情提醒,很多时候你看到的一根光纤,内部是很多股的。
比如MPO了解下
【 在 guangd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根光纤容量都达不到,一根光纤可以达到几百Tbt/s甚至更高。
--
FROM 180.102.55.*
我也算了下,你是用1550nm波长算的吧。星际激光可以考虑用更短的波长。
假如用405nm的激光,在200公里长度上接收端就可以得到300mm左右的光斑了。
这个尺寸对于星链2代的面积来说是ok的。
另外既然展开了这个讨论,我也把很多细节都调研了一下。我发现其实星际激光链路和光纤通讯并不能直接等价,而是各有优劣。光纤在多路复用方面优势很大,星际激光链路在这方面得考虑衍射极限问题,虽然能实现多路复用,但规模无法达到光纤很容易就能达到的程度。光纤本质上可以视为是一种meta lens,可以超越衍射极限,这一点很nb。
但反过来,光纤毕竟是在介质中传输,有色散,一致性,非线性效应等等问题。而星际激光链路是真空中直线传播,是非常接近理想传播的方式,在超密集波,高阶相位调制,偏振复用等几个方面可以更容易的比在光纤通讯中的指标做得更高。比如光纤需要1550nm附近的波长,因为这是光纤的传播窗口,频谱宽度就比较的窄。而星际激光链路完全没有这个限制,频谱宽度远比光纤大。再比如光纤存在色散问题,会影响超密集波,以及相位调制的规模。星际激光链路同样没有限制。这些因素可以大大抵消甚至反超光纤在多路复用方面的优势。
当然更进一步要做量化甚至仿真计算了,这些就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不过总的来说我现在的结论比之前还要更乐观一点。我现在的结论是,星际激光链路是可以超过光纤通讯的。
【 在 adu 的大作中提到: 】
: 激光也有发散的问题
: 假如卫星之间距离200公里
: 一束激光发出去到另一个卫星,光斑应该有1平方米左右。
: ...................
--
FROM 180.1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