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2024 大家对航天航空界有什么预测?
中国可回收火箭初步成功,这个+1。
记得几个月前,在跟人吵架的帖子里我就说过,可能2024年会出现中国的首次实际任务火箭回收,就不知道是民司还是官司先做到。当时找到的公开计划里最早是在2025年,但技术储备已经不少。
除了垂直回收的路子,国家队的另一条路子伞降回收也可关注。
h20这个,幸亏我以前没预测过什么,不然多半会预测错。按理说早该出来了。
【 在 qg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可回收火箭初步成功,H2O首飞
--
FROM 125.33.207.*
反正根据我看过的一些现有的资料,火箭的多个主要部件大概在过了15次这个级别的使用次数以后,就逐渐进入由低周疲劳、磨损和热蠕变导致的故障澡盆曲线的后段了,也就是说故障率会开始比较显著地抬头。至少,需要更换主要部件的情况会多很多,直到翻新不经济或者损坏为止。
这也是前几天我怀疑B1058的倾翻是为了掩盖回收后无法复用的事实的原因之一。
这么怀疑的另一个原因是,仅有的两次倾翻损坏都发生在旗舰火箭上,那个回收成功的中央芯是唯一一次中央芯回收成功,这个B1058是旗舰回收火箭。这个倾翻断成两截的模式似乎过于偏好最佳明星火箭了。因为有那么多次普通点的回收都没损坏(曾经有次支脚垮但是歪着运回来,没损坏)。
但是,这两次回收失败当时的现场海况数据我不知道上哪去查,这个可以作为另一个判断依据。如果这两个时段的海况正常,嫌疑会进一步上升。
在9台发动机并联的情况下,在一级工作时间里,有2台发动机同时发生独立故障的可能性依然不大,但是在第一段所述前提下,火箭的安全裕度会降低,发生同因故障或者次生故障的可能性会增大。
【 在 adu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预测猎鹰至少会有一次失手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鸿蒙」
--
修改:MidNiter FROM 125.33.207.*
FROM 125.33.207.*
我说的是实际发射任务回收火箭,意思是有任务载荷入轨那种。垂直起落的试验很早就有成功的,最早好像是有个什么航空公司做过,不是翎客。
顺便说一下,光是垂直起落的部分的话,30年前DC-X项目就做到了,但是该项目后来终止,技术被移交给NASA。有可能SpaceX继承了它的技术遗产。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7,8年前中国可回收火箭实验就成功了
--
修改:MidNiter FROM 125.33.207.*
FROM 125.3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