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马应龙真心nb呀
5mhz带宽理论峰值18.x mbps,测出17mbps结果可能会颠覆传统卫星通信思维
传统卫星链路预算设计余量很低,因为基本上要los径,近自由空间传输,室内甚至大树下都没法用
下行17mbps我估计sinr要达到20db左右,太猛了,意味着对于volte可能有15-20db余量,基本和地面蜂窝覆盖设计相当了,不太深的室内(比如厕所或者电梯间)大概率能通话
这还是面向普通手机………要是走ntn协议,终端能力再强一点,性能会更好些
--
FROM 111.192.247.*
马应龙用的lte协议,对应5mhz带宽是25个rb,查3gpp协议,好像是36.213或者是211记不清了, 查表最高调制等级对应的tbsize是183xx,这个含义就是183xxbit/ms
其实就是协议限制
【 在 fff333 的大作中提到: 】
: 请教下5mhz频带,为啥理论值是18.x mbps?
: 多谢
--
FROM 111.192.247.*
17mbps的确是所有资源给一个用户结果,实际上估计估计一半以下,但是如果打电话,资源占用不太大,应该还行
【 在 darkpain 的大作中提到: 】
: 估计是让卫星过顶时把波束始终集中到测试地点上,等于卫星始终为你一个人服务,
: 实际使用时你有这么高贵不?
--
FROM 111.192.247.*
在地面蜂窝技术看没啥,但这是卫星呀
此前卫星应该没有能在室内打电话的,这应该是最有可能的
另外全靠卫星侧适配lte空口,对卫星要求是极高的
【 在 l5m6G7P4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没啥啊!
: 多阶幅度量化编码,64QAM不就满足了吗?
: 你要是知道4G5G的占用带宽和通信码率的比值,不得更惊讶?
--
FROM 124.64.16.*
大哥,卫星领域差几个dB就是代差呀,可不是一句话增大就搞定了的
就拿马应龙这个卫星来说
最简单的部分应该就是为了适配协议做的基站增强了
1.定时器需要适配吧,随机接入、调度那里都要改吧
2.移动性也要适配吧,卫星通信环境用地面的事件比较困难吧,需要适配吧,我去年这里还瞎编了个交底书交了
性能那里,没有HARQ了,直接用地面的自适应调度肯定不靠谱,需要回退吧,那同样的速率就需要更大的SINR,回退好几个dB
频移那里,普通LTE终端处理不了那么大频偏,全靠基站搞定,基站需要分别搞定每个波束的参考点多普勒校正,这个地面根本用不到吧,对卫星难度挺大的
还是频移那里,这种模式没法对每个用户实现精确校正,只能对参考点做校正,那么偏离参考点越远,频移校正的残留频偏就越大,影响SINR吧,波束不能做大,要么单星多波束,要么多星,成本高吧
回来再说你提到的天线增益和发射功率,面向存量手机必须用相控阵天线,星载相控阵增大增益,实现难度更大。增加功率对卫星平台整体要求没准都要升格......
【 在 l5m6G7P4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区别。无非是发射功率大一点,天线增益高一点,使得信号强一点,盖住噪声就行。
--
FROM 114.247.186.*
天通没啥吃亏的,geo卫星单颗估计也就20-30亿,在巨型低轨星座面前是小钱……
【 在 wuspd 的大作中提到: 】
: 天通吃亏了,
: 跟5G一样
: 巨资投下去没啥应用场景,毕竞应急这种事也许一辈子也用不上呢
: ...................
--
FROM 124.64.16.*
我觉得国内没必要走马应龙这条路,实现难度远大于实际价值
因为手机不停的更新换代,3gpp r17以后版本的手机一旦普及,默认兼容蜂窝通信和卫星通信能力,用这个协议搞卫星通信和星座设计,难度和成本应该比马应龙的低很多很多
并且演进能力也好于星链这个模式
【 在 youyuan715 的大作中提到: 】
: 比国内现在的卫星通信方案强得多
: 我以前曾经认为星链是铱星的扩大版,性能和用户体验上提升不大,后来发现是严重低估了
:
--
FROM 124.64.16.*
马首富不是叫elon musk,翻成中文差不多吧
【 在 chinawangx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还以为马应龙治好了你多年的痔疮顽疾呢
--
FROM 124.64.16.*
个人感觉星链手机直连更像是炫技,基本上把现在卫星通信的所有热点技术都弄上去了(基站上星、手机直连宽带通信、星载相控阵等等),存量其实就是为了让换手机周期超长的穷人用卫星通信,真没必要......接下来就看AST了,那边还有超大天线阵列和面向存量手机的跳波束
【 在 dcc1031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解,以前接触过卫通,虽然没真正做过工程,但也有一些思考。我觉得一个关键的工程问题,就是在卫通里面,波束的覆盖面积和所能容忍的多用户上行随机接入时延差是成反比的。
: 所能容忍的是上行随机接入时延差,归一化到采样间隔上,实际上就是归一化之后,OFDM系统循环前缀的长度。时延差太大,就使得保护间隔要够,系统资源利用率提不上去,宽带很难。
: 低轨的问题在于,卫星快速运动导致的多普勒与切换,使得用户或者卫星的预补偿变得极为困难,需要在工程上做折中。传统的铱星做的折中,就是把系统设计成了窄带形式,归一化的随机接入时延差比较小。如果在卫通上要实现宽带,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 ...................
--
FROM 114.247.186.*
星链用的是地面蜂窝FDD LTE协议,5MHz带宽对应25RB,最高MCS对应的tbsize是18336,就是18.3M,协议规定的
【 在 z2h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啥理论峰值是18Mbps?
--
FROM 114.247.186.*